Page 62 - 湘西龙正忠花开四季01
P. 62

花开四季 • 学习成就梦想


                                                                                                             习惯。如果先前的习惯不好,要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很难,甚至不可能,只能花
                                                                                                             更多的努力用好的习惯替代原来不好的习惯,把原来不良习惯“冷”起来,如关

                                                                                                             闭一只魔兽一样,你消灭不了它,只能想办法“忘掉”它。
                                                                                                                 有人说,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只要 21 天,对此我不太相信。如果一个好习惯
                        关于学生规矩建设的再思考                                                                         只要 21 天就可以养成,教育就好办了。但也有一定的借鉴性,那就是通过 21 天
                                                                                                             的“艰苦强化练习”后,使人在某一个习惯上形成比较强的意识,而要养成良好
                        2018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日  晴天
                                                                                                             习惯、进而上升到生活方式、不需要刻意控制就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还要
                                                                                                             很漫长的日子。

                                                                                                                 前几天看到“刘华良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过早进行严厉管
                                                                                                             教的后果》,里面说到这样的观点:孩子在 3 岁之前,不要进行严厉的管教;孩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规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                                                           子 3 岁之后尤其是 3 岁到 6 岁之间,需要逐步引导孩子建立规矩。
            方圆”,人的社会性,必然要求人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遵守基本的规矩,组成
                                                                                                                 孩子 3 岁之前要不要进行严厉的管教,如何理解“严厉”管教等问题还可以
            相对稳定、平和的社会群体,促进群体的发展。
                                                                                                             进行商榷,但孩子在 3 岁到 6 岁时要建立规矩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学生的规矩建立,主要靠家庭教育。不是学校和教师不负责任,既然我们承
                                                                                                                 我曾写过几篇关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的随笔,重要到什么程度?
            认教育是科学,那就要用科学的精神做教育,科学精神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实事
                                                                                                             应该比中学更重要!因为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所体现出的问题,大都是在幼儿园、
            求是”。我们很容易看到: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可以在其家庭中找到问题
                                                                                                             小学时良好习惯没有养成!这些问题与智力没有多大关系,与遗传没有多大关系,
            产生的原因!
                                                                                                             而与后天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在人的良好习惯养成上,幼儿教育比小学教育重
                 很多人认为,等孩子长大可以入学了,把孩子交给学校及老师后,教育就与                                                           要,小学教育比中学教育重要,良好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幼儿园时期(3—6 岁)。
            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了,教育是学校及老师的事,教得好不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如果幼儿教育阶段存在什么问题,小学阶段还有“补救”的可能,特别是在小学
                                                                                                             的中低年级(一年级至四年级),如果小学也错过了,进入中学后,要想改掉不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镜
                                                                                                             良习惯及培养好习惯,则为时已晚,至少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效果又不太理想。
            像神经元”的脑细胞,其功能是模仿。人的年龄越小,“镜像神经元”的数量越
            多,相互间的联结越多、活动越活跃,人的模仿能力越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这                                                                  刘华良说:“如果孩子到了 6 岁至 9 岁,父母或者祖父母依然以孩子年幼无
            种脑细胞的数量就会减少、相互间的联结也会减少,活跃度降低,人的模仿能力                                                              知为借口,纵容孩子的无礼与胡闹,那么,‘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就会毁掉孩

            就下降。但只要人活着,这种脑细胞就会存在,所以人终身都有模仿能力,只是                                                              子的成长。”,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发生率很高,多少幼时天真无邪、可爱的孩子,
            强弱不同而已。中年人及老年人在这个问题上感受最为深刻。                                                                      在家人错误的教育下留下了成长的遗憾。
                 人的遗传特征确定了人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孩子在模仿能力最强、最活跃的                                                               有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孩子与祖父母生活。隔代教育,容易娇生惯养、放纵

            时期,是在其家里度过的,孩子在向其家人及身边的人学习,孩子到学校入学前,                                                             孩子,以此来“弥补”孩子缺乏的父母之爱。有的祖父母会替孩子撒谎欺骗老师!
            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深深地打上了其家庭教育的烙印。好的家庭环境,                                                              如孩子不想上学,就替孩子向老师请假说生病了。明知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不
            让孩子学得好的习惯与规则;不好的环境,让孩子学得不好的习惯与规则。                                                                仅不制止,还要说谎!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只要能做到的,都要为孙子“付出”。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第一印象效应”,先入为主的习惯常常排斥后来的                                                               留守儿童有的稍大一些后,由于在小的时候良好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加上孩


            56                                                                                                                                                                      57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