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 圓 當時台灣發生了戊戌大水災,北斗地區也 發生水災,神明降駕指示,將地瓜曬乾,磨成 粉後揉成團狀,加上高麗菜,並未包肉,再做 成粿仔的形狀煮熟給災民食用賑災,是北斗肉 圓的雛形。第二代是把肉加進去粿仔裡,用手 把粿仔從碗挖出來、捏成形,於是肉圓上可以 清楚看到手指的痕跡,手指頭的形狀也就成了 北斗肉圓的特色。傳到了第 3 代,用地瓜粉跟 在來米漿做皮,把高麗菜改成竹筍,包上赤肉 做餡,奠定了北斗肉圓最後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