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情境貼入法1-全1_Flat
P. 92

所以總是需要解決 「 瑣事 」,例如服務業,或者病人的照護,或是對小孩的看顧,
                                                                                              其實「工作記憶」確實也持續工作了一整天,只是最後是看不見一個困難的問題被解答,
                                                                                              也看不見一個作品的產生,但其實大腦使用的工作勞累度的確是不相上下的,卻因為只

                                                                                              是一個看似 「 沒有回饋 」( 並沒有出現具體的作品,甚至只會被認為是應該的 ),所以會
                                                                                              覺得只是工作了一天卻看不見 「 具體成果 」,這跟寫作、畫畫不同,寫作或畫畫 「 工作
                                                                                              記憶 」 工作了一天之後,會 「 有 」 一個比較看得見的所謂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比較容
                                                                                              易感受到 「 立即回饋 」,所以情緒的狀況就會不同於只是 「 勞累 」,反而變成是 「 有成

                                                                                              就感 」,這也就是藝術或創作的行為,會有 「 成就感 」,能產生 「 滿足感 」 的原因。所
                                                                                              以真的想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偶爾讓自己或孩子的 「 工作記憶 」 可以去創作出
                                                                                              一段文章,或一件小作品,但不是因著學校或老闆的要求的那種,甚至只是空下一點時
                                                                                              間將今天的心情寫成一段文字,這樣的動作其實是可以為我們的 「 工作記憶 」 帶來 「 即

                                                                                              時回饋 」,也就是可以得到一種類似創作時的 「 滿足感 」,鼓勵一下我們辛苦了一天的
                                                                                              「 工作記憶 」,如果總覺得 「 勞累又沒成就 」 的情緒,或許就能產生一些平衡與幫助。


                                                                                              解離性失憶症 (Dissociative amnesia)



                                                                                                    當我們遇到了超過我們大腦所能理解的遭遇,特別是恐懼的經驗,大腦有特別的機
                                                                                              制幫助我們從心理,與精神層面做出對事件訊息的隔離,導致會片面的 「 不記得 」 那些
                                                                                              對大腦而言太過恐懼的資訊,目前研究顯示這樣的選擇 「 無法記憶 」 的功能,極可能是

                                                                                              由大腦裡 「 杏仁核 」 所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所主導,能使相關的腦皮質層停止登錄當時的
                                                                                              記憶,這樣的暫時大腦自我保護機制被稱為 「解離」。解離可以是輕微的,也就是輕微
                                                                                              的解離,那我們就會有一種明明自己在現場,卻覺得自己是 「 旁觀者 」 一樣的沒有感覺,
                                                                                              像旁觀者一樣的注視著事情的發生,而且事情過後也會有回憶上的障礙,會記不得那段

                                                                                              時間發生的細節,彷彿腦海中 「 少錄了一段 」,藉由這樣的方式幫助自己的大腦,遠離
                                                                                              恐懼的威脅,不至於崩潰。但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例如常常需要發生解離,來逃離生活
                                                                                              中太過常態性的痛苦,像是童年被虐待的孩子,長期發生解離的結果,就會產生自我無
          《情貼法 -1  圖 033》
                                                                                              法認同的問題,當別人在責備自己時,會好像是別人在被責備一樣的沒有切身感受,但

       92   │ 情緒貼入法                                                                                                                                      情緒貼入法 │  93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