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63
文献阅读提升必杀技:挑战式阅读法
原创:刀熊 刀熊说说 2月6日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训练文献阅读的具体方法,尤其适用于入门级别的researcher
们。 在刚开始阅读文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里的每一字都
认识,可是全读下来几乎跟没看一样---这是所有行业入门者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看山
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我刚读博士的时候因此苦恼了很久,苦恼的主要原因是要读得东西太多,量太大,而我疑
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为什么我要读这些东西;2)你们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3)我
读了又能怎么样?(so what?!)
其实没搞懂这三个问题的话恐怕读再多文献也没用。挣扎了一年有余,懵懵懂懂读了几百
篇课上教授要求必读的文章,仿佛略有所感,然而领悟零零星星,成不了系统。偶然的机
会,我选了一门心理学的方法课,教授是教了这门课几十年的研究方法专家,作业多到要
上天。半年训练下来居然有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些文献在那里是要我们去
批判和进一步建设的!该教授用了什么神奇的办法呢?简单来说,就是每周都在阅读的任
务里给我们放两三篇专门让我们批评其研究方法有什么漏洞和哪些方面能够改进的论文,
提交的response paper里要汇报,上课再带着我们进一步讨论,听别人都找出来哪些漏
洞。这样的一学期训练下来,我发现自己渐渐的开始能够在设计研究时从不同方面去想问
题,看别人的文章也看明白了许多,仿佛更容易去回答这个深奥的问题:这东西从何处
来,要到何处去。
所以在这里我把这种训练融入到阅读文献的方法里来分享给大家——其实并没有什么高
深和新奇的,本质上就是阅读中的critical thinking 能力。但是我想特别提出来,方便大
家强化对自己文献阅读的训练以及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挑战式”阅读——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读文献的时候,不要把任何一篇文章当做权
威、模板、经典、定论来读,哪怕它们确实是被行业内认为是经典。相反,你在读的时
候,要带着“挑事儿”的架势、挑毛病的眼光,每读一段都想,你说的不一定对比吧?如
果要是XXX呢?如果要是发生在YYY情况下呢?我能不能举出反例呢? 我能不能找出你的
破绽呢?你有没有把重要的地方忽略掉了呢?你的设计方法的每一步,都有哪些局限性
呢?我有没有比你更好的办法呢?
这种“挑毛病”的视角当然不是要提倡大家整天对别的学者没事儿找事儿 ——我相信我
们大家都没那么无聊。使用这种视角完全是帮助我们在入门级别找到读文献的感觉而有意
为之的“矫枉过正”。 我们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最不欠缺的是应试能力、记忆能力、
接受能力——你告诉我一个确定的套路,到底要怎么做,我就能不断地给你你想要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