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64

西。然而我们从小的训练当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能力”——为什么这个理论未必对?
         为什么这段文字逻辑不通?为什么可能会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为什

         么权威说的也未必全对?——这种批判式、挑战式的能力,不全听全新而通过自己理性
         思考做出有逻辑的判断的能力,恰恰是做好学术研究最需要的。所以使用“挑战式”阅读

         法来训练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心态上不盲从于文献或经典的思维模式,又能够构建有效的
         阅读效果。(此处建议同时参看相关的一篇文章: 好的研究者都作自己的“假想敌”?

         —— Writing a Research Paper Like Defending a Case)


         因为学术文章不是“圣贤书”,不是“教义”,不是“守则”,甚至不是“定论”----所

         有同时代的社科类学术文章,都是在对某一个具体的话题进行探讨。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
         为了更接近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让你把它当做事情的全部真相。而且,每个好的研究者都

         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研究,所以文章在写出来的时候压根就是带着被挑战、被不同

         意、被指出各种弱点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的。好的读者绝不是那些逆来顺受、百依百
         顺、你说什么我背下来什么的人,而一定是不断挑战、不断建设、不断站在巨人肩膀上创

         造更伟大作品的人。


         对于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来说,其实这种对“挑战式”思维的培养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教

         学的各个环节——比如每周对于阅读文章老师会留synthesis paper——在论文里你光总
         结概括文章大意是不行的,更核心的是一定要比较文章间的异同、设计上的优劣、对于文

         章你有什么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篇文章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等等。再比如,在课堂
         上,老师会让你表达属于你自己的观点,教授看你不吱声还可能会问——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 article?”


           “How do you like this paper?”


           “Which is your favorite paper of this week? Why? ”


           “Do you like this article? Why not? ”

           “Is there anything you could do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XXX in this article? ”


            “Do you buy their results? ”


           “What are the problems with the paper? ”


         ...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在美国读社科类的博士,相信你对这种“挑战式” 或 “批判式” 思维

         已经很熟悉了,只不过我们可能没想过为什么教授们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也木有
         关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强化训练来建立这种能力,尤其是在刚入门的阶

         段,刻意地通过阅读文献训练自己的“挑战式”思维,从而把别人的文章读懂,自己的研
         究做好。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