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66

你的data collection过程描述清晰全面吗?(e.g.: 你到底是只用了survey还是还
               做了interview? 你使用的是survey的话,这是最好的方式吗?会不会这其实限制了

               数据的质量?因为很多问题应该是需要open ended question 才能得到充分的数

               据?
               你 整 体 的 研 究 设 计 合 理 吗 ? 能 做 出 你 想 证 明 的 东 西 吗 ? ( e.g. ,   做 quasi-
               experiment 的 研 究 里 , 有 必 要 的 对 照 组 设 计 吗 ? 没 有 的 话 , 是 否 设 计 成 了

               longitudinal study? 是否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了panel data? 都没有的话,研究设计

               能够充分支持和回答得了研究问题吗?)
               你的分析合理吗?你使用的什么分析软件?有没有用到应该使用的分析方法?(比

               如,在使用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的文章里有没有讲述使用这种方法的必
               要性和适用性?使用factor analysis的文章满足使用该方法的条件吗?)

               你的解读(interpretation or discussion) 合理吗?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你文章中说
               的那个意思吗?你有没有在表述的语言上夸张了研究的结果?(比如弱相关被解读

               成强相关)你有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数据分析结果和你的假设的变量关系是相反的
               direction?

               你有没有列出你最主要的limitation? 有没有把一个实质上的exploratory
               study  说 成 了 confirmatory  study?  有 没 有 提 出 足 够 insightful 的 “future

               directions”? 你提出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吗?





         总结一下:训练的时候先要进入一种要去挑问题的“mindset”——我读的时候就是要
         挑战你,我就是要看一看我有没有比你更好的方法,就好像老师会问我这篇文章有什么问

         题一样,我要不断的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作者的各方面设计会不会有这样或那样
         的问题。经过大概半年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我们不需要刻意挑战了,看文章知道关注什么

         方面了,也慢慢理解作者为什么要长篇累牍地讨论一个初看并不重要的小细节了,也明白
         高质量的文章该是什么结构、什么特点、什么设计了。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再写文章和设

         计研究的时候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以下有几点注意事项:


            1. 首先,为了训练这种能力,建议先使用“empirical study” (实证研究)来做练

               习,如果能用英文文献就更好。高质量的文章看多了,你才知道怎么批判其它文
               章。

            2. 再次强调,我们不是为了“挑战”而“挑战”,不是为了让大家没事就去挑别人毛病
               ——而是为了矫枉过正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最核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造

               属于我们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我们在自己做研究的时候搭建出强大、合

               理、缜密的研究构架来。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