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1060703_台中學儒高普考場電子書_P28
P. 2

台中學儒 高普考行政專班 7/16 全新開課 04-22290111




                               行政學 100 大解題名詞




                                                                      整理者:陳真(王毓仁)

               「典範」(Paradigm):
               最早是從孔恩(Kuhn)在 1962 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典範係

               指在一個正規的學科中,用以規範其問題概念、假設、研究方法、假定、理論和
               語言等的基本共識,並且獲取正當的地位。學者 Henry 將行政學發展分為五大典
               範階段:
                 典範一 1900~1926: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
                 典範二 1927~1937:行政原則的追求時期。

                 典範三 1950~1970:公共行政即政治學時期。
                 典範四 1956~1970:公共行政即管理學時期。
                 典範五 1970  至今:公共行政即公共行政時期。


               「行政國」(Administrative State)
               行政國係指形容政府職能擴張、規模日趨龐大、行政權力獨大、人民依賴政府日
               深以及行政部門與官僚人員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政策影響力大)的用語。此外,由
               於現代政府太過龐大,行政學者以及財政學者稱現代國家為「行政國」、「稅賦

               國」、「大政府」、「萬能政府」、「福利國家」。最早使用「行政國」名詞的人
               是瓦爾多(Waldo)。

               「公共財」(Public goods)

               所謂公共財是指,大自然或政府所提供的集體利益,經濟學家主張對公共財做最
               佳分配,才能促進公共利益。公共財具有幾種特質:
                 非排他性(Unexcludability,又稱非排斥性、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即無論
                 任何人都可享受此財貨,如道路、公園等,因無法排除他人享用,故易產生搭便
                 車型(Free-ride)的行為。

                 非敵對性(Nonvivalry,又稱非競爭性與非對立性):某些人享用這種利益不會影
                 響他人對該利益的享用,亦即任何人不因與他人共同消費財貨或服務,而減少其
                 品質。如國防警政。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稱外溢效果,係指市場交易的結果(成本或利潤)對非
                 交易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響(由第三者負擔或享受)。外部性的結果可能是正面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