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 demo
P. 1

專文



















                  播芳翰墨 天下文明

                  晶美術館應有的使命                                              浙江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池長慶





                    圖像器物和語言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途徑,而中國書畫則是每個時代審美的重要

                  標誌。傳播與品鑒古代書畫藝術對於繼承與弘揚歷史文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之前,東西方繪畫皆是自然的再現,創作者心象的反映。西方人重側光影的表

                  達,東方人重線條的塑造,這很大程度上與東西方所用的工具有關,中國書畫所使用的毛筆
                  承載著東方人的心跡,毛筆的「筆軟而萬象生焉」的特性不僅塑造了自然的萬象,而且深刻
                  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世界,這根線條就像心電圖一樣記錄著人內心的修為與境界。縱觀中國

                  繪畫史,在謝赫「骨法用筆」和張彥遠「書畫同體」的基礎上,元代的趙孟頫提出了「書畫
                  同法」的觀點,使書畫從品評到技法層面得到進一步相互融通,中國畫在表現心象的前提
                  下,巧妙地在繪畫中植入了心性的表述,強調了意的傳遞,豐富並提升了中國畫的審美情

                  趣。自元明以來,中國畫「得意忘形」、「畫氣不畫形」,充分體現了文人畫的特質,注重
                  筆墨在繪畫中的審美價值,筆墨便成為了畫面的形式語言,並構成了東方繪畫的本質特徵。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發生於清代乾嘉時期的「碑學中興」,在畫法即書法的傳統背景下,
                  書法中對金石氣的追求與實踐自然地影響到了繪畫的審美內涵。黃賓虹在1942年提出的「道

                  咸畫學中興」觀點,雖受到學界的質疑,但自道光、咸豐以來金石入畫之風的興起,特別是清
                  末以吳昌碩為首的金石畫派,深刻地影響並左右了近現代以來中國繪畫的發展。黃賓虹所宣導

                  的「道咸畫學中興說」更多的是指以包世臣、何紹基為首的書家對於金石筆法的研究與實踐,
                  對於中國畫所帶來的技法風格改變的層面。雖然中國畫自「五四運動」後受西方繪畫的衝擊,
                  但金石入畫的審美觀念仍然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任務。近現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特殊的時

                  候,繪畫上在自身金石入畫的演變過程中,又同時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呈現出較為多變、複
                  雜的風格特徵,是中國繪畫史中值得關注並研究的時期。挖掘與收藏,傳播與鑒賞這一時期
                  的代表作品,對於延續中華傳統藝術至關重要,它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義務與責任。晶美術

                  館  Crystal  Museum希冀成為華人世界「藝術與生活品味的代言人!」、「藝術典藏  的知名典
                  範!」、「藝術鑑賞新指標!」的宣言,將是這個時代的強音,我們皆須努力而為。






       30                                                                                                                                                                                                                                                     31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