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97
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問心無愧,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
懼的呢?當然,君子坦蕩盪,不僅是一個行為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人的
內在品德。最重要的是主忠信的智慧,就是『知者不惑』在前,才能夠『仁者
不憂』,而『勇者不懼』。
《論語愛》(84)每天五分鐘 2019/8/23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
力猶能逮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
伯寮其如命何!」(14.38)
言論『道之興廢』皆由『天命』~公伯寮在季孫氏面前說子路的壞話,
子服景伯知道子路是正經人,公伯寮的話是假的,所以來告訴孔子說:「夫子
(指季孫)聽了公伯寮的壞話,已經對子路有所疑惑,但我還有能力使季孫明
白真相,不聽他的話,而殺他,並且在把屍體陳列在大街上。」孔子說:「子
路出仕,原是為行道,道如能行於世,是天意;道如不能行於世,也是天意,
公伯寮雖能毀謗人,又能對天意怎樣呢!」誠哉斯言。
子路被讒,係由於直率之性,鋒芒太露。然人與道相依為命,如係承命行
道之高賢,必能逢凶化吉,通過考驗。孔子了知天命,識透靈機,能存心於道
之行廢,不顧人之禍福也,子路死於孔子往生之前,子路被剁成碎肉,子路是
行為和言語的烈士,但儒家是理性的『邦有道,危言在危行之前;邦無道,言
孫在危行之後。』危言危行,危字在言字之上;危行言孫,孫字在言字之下。
多少斟酌,多少變化,不可不知,子路無法化險為夷,是命也,是運也~『邦
有道之時,做有道之事;邦無道之時,但求免於刑戮。』孔子念念之間~『有
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而已矣!做人謹言慎行,做事臨危不懼,難得
糊塗,識時務者為俊傑矣!
《論語愛》(85)每天五分鐘 20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