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論語愛
P. 130
孔子聞韶,學之三月,不知肉味。若常人如此,多是『心不在焉』;眾人
如此,是溺於物欲之私;聖人是誠一之至,心與理合,不自知其如此。總之,
聖人存心如此之切,所以至於忘味。或曰也不是存心之切,恁地又說壞了聖
人,它亦何嘗切切然存心,要去理會這事。只是心自與那道理契合,只覺得那
箇好,自然如此耳。
『心不在焉,食之無味(不知其味)』是心不得其正也,夫子聞韶,三
月不知肉味,是所思之事大,而飲食不足以奪其志也。且如『發憤忘食』,
『吾嘗終日不食』,皆非常事。以其所憤所思之大,自不能忘也。「孔子居
齊,聞韶音,見齊國之人亦皆視端而形聳,蓋正音所感如此。」
《史記》載孔子至齊,促從者行,曰:「韶樂作。」從者曰:「何以知
之?」曰:「吾見童子視端而行直。」「雖是說得異,亦容有此理。」韶是甚
麼音調,孔子是如何聞之便恁地,須就舜之德、孔子之心處看。觀此處,須見
得夫子之心與舜之心分明為一,感之至深,故盡心以學之,念念在此而自不能
忘也。看聖人忘肉味處,始見聖人之心如是之誠,韶樂如是之美。」
《論語愛》(116)每天五分鐘 2019/9/24
子曰:「飯(吃)疏食(粗飯)飲水,曲肱而枕之(曲臂當枕而臥)樂亦
在其中矣。不義(不該作的事)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漠然不動於心)。」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