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論語愛
P. 135
子曰:「先進(前輩)於禮樂,野人(較質樸又少文采的鄉下人)也;後進
(後來的士大夫)於禮樂,君子(比較懂得修飾行儀)也。如用之,則吾從先
進。」(11.1)
孔子選屬下,如不能文質彬彬,則寧可質勝文,像個鄉巴佬,心態上也是
感觸良多。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6.16)
(2)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17.5)
(3)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
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11.2)
(4)「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15.1)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陳、蔡間時,楚昭王想迎接孔子到楚國。陳、蔡兩國大夫
恐楚國得到孔子後會對陳、蔡不利,於是包圍孔子師徒,絕糧七日。孔子想起
當日共患難的弟子。皆不及門也~都不在身邊了。這些弟子受過困厄的考驗,
都是志向堅定的聖賢之輩,已在各個領域有相當的成就,也有已經歸空的。
《論語愛》(121)每天五分鐘 2019/9/29
閔子侍側,誾誾如(和悅而直言的樣子)也;子路,行行如(剛強貌)
也;冉有、子貢,侃侃如(和悅貌)也。子樂。「若(如果)由也(像這樣剛
強不柔),不得其死(不會好死)然。」(11.12)
孔子深喜四位弟子, 這四位弟子平日陪侍孔子,由於性格不同,顯露的氣
象也不同,都各能各盡其性
(1)仁者, 閔子騫中正適度,總是顯得內剛外和的樣子;
(2)勇者,子路剛強不撓,總是顯得英威凜凜的樣子;
(3)智者,冉有、子貢謙靄和悅,總是顯得恭謹正直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