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論語愛
P. 134
《論語愛》(119)每天五分鐘 2019/9/27
子曰:「吾自衛反(返)魯,然後樂正(訂正音樂),雅頌(雅為朝廷之
樂,頌為宗廟之樂),各得其所。」(9.14)
孔子晚年編定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成為萬世教科書;「不
言詩,無以立」《論語》,「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禮記》,詩要配以弦
歌,方有其正面作用,樂最怕靡靡之音,影響世道人心,孔子用心編詩正樂的
理由即在此。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五十五歲時離魯而周遊列國,到哀公十一年冬,孔子
六十八歲時,始自衛返魯。孔子回魯,見道不能行,即寄情於典籍,先取古詩
整理,將雅歸入雅,雅為朝廷之樂。雅即「正」,其音為周朝西都的正音。頌
歸入頌,頌為宗廟之樂。頌即「容」,奏時並有舞容。務使各得其所。於是把
雅頌的詩奏入樂章,而樂也就正了。
風俗民心關乎一國的成敗,古人設計出改變社會風氣的種種方法,這是雅
頌的由來;鼓吹善良風俗便是「雅」;提出先祖的佳言懿行,提高民族自信心
此即「頌」;欲行道於天下,需修其德,擴充之,則三綱明,五常施,天下自
然安泰,不亦「道行而民自化」乎。
《論語愛》(120)每天五分鐘 20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