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論語愛
P. 205

孔子對管仲能「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一匡天下」而保住華夏文化,
               不受夷狄侵擾的貢獻給予肯定,讚賞他仁德的表現。而不像子路或子貢,認為

               他協助公子糾爭取王位失敗,應當自殺。

                           孔子不是就此全盤肯定管仲,孔子所讚許的是他「尊王攘夷」,孔子

               說:「管仲之器小哉!」、「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又說:「邦

               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
               知禮,孰不知禮!」這三章,管仲是一個小器、不知禮、不懂得節儉的人。孔

               子就事論事、就人論人,聖人的公正客觀便是如此。








               《論語愛》(186)每天五分鐘 2019/12/3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4.4)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

               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17.15)


                     「苟志於仁矣」與「苟患失之」的「苟」,學理上,有點兒 [姑且;暂且

               tentatively]的斟酌,生活作息。修仁道上,好好的 [活在當下 for the

               moment]更具生命意義。  修道的過程,志於仁,就是要不斷地改正自我的過

               失,對於偏失的外在言語、行為,要改過已經很難;不亦就無惡少怨乎。


                      愛慕虛榮、貪名圖利,是內在過失,無志於仁道,要確實改正,就更不容

               易!宋朝范仲淹將俸祿設置義田、學田,把自己有官運的寶地,設置學校,嘉

               惠鄉里子弟,使人人都能官運亨通,正是「苟志於仁矣」的典範。



               《論語愛》(187)每天五分鐘 2019/12/4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