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論語愛
P. 210
制度,禹並沒有傳賢之舉,反而恢復「私天下」的傳統,當世有人懷疑是帝王
德衰,以天下為一己之利;這在常人當然不免,以禹這樣勤苦,治水十三年,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人,飲食、衣物如此淡薄,而能孝敬神明、盡力民事的人,
哪裡是私愛自己孩子、以天下為己利的人所能為,孔子讚美禹的話,表白禹不
以天下為利的聖德聖心。
《論語愛》(192)每天五分鐘 2019/12/9
食(音飼,指飯)不厭精(米舂的很熟而精白),膾(音快,切細的牛、
羊、魚等肉類)不厭細。食饐(音意,飯受溫熱而快要餿了)而餲(音愛,食
品變味),魚餒(音內,魚爛了)而肉敗(腐),不食。色惡(食物的顏色變
了)不食,臭惡(食物有臭味)不食。失飪(火候不足,食物未煮熟)不食,
不時(五穀不成,果實未熟之類)不食。割不正(切肉切不方正)不食,不得
其醬不食(食肉用醬,各有所宜,不得則不食,惡其不備也)。肉雖多,不使
勝食氣(食以穀為主,故不使肉勝食氣)
;唯酒無量,不及亂(酒以為人合歡,故不為量;但以醉為節,而不及亂耳,
亂必傷人害己)沽(買)酒,市(買)脯(乾肉),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
(薑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適可而止,無貪心也)。祭於公,不宿肉。祭
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吃飯睡覺時,不說話,
養生之道)。雖疏食,菜羹,瓜(必)祭,必齊如也。(10.8)
「食不厭精」「食饐」「食氣」「疏食」的食均音飼,指「飯」,其餘食
音十,作「吃」解。朱注:「食精則能養人,膾粗則能害人。不厭,言以是為
善,非為必欲如是也。」
(1) 不時不食,或說未到三餐正飯的時間。
(2) 割不正與不得其醬不食,或說此二者無害於人,但不以嗜味而苟食耳。
(3)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或說副食與主食多少,以不造成個人消化不良為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