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論語愛
P. 211
(4) 沽酒市脯不食,或說市場上,來路不明不白的食品,恐其不精不潔,絕
不食飲。
(5)不撤薑食不多食,或說此非指薑,係指一切食物~食不求飽。
(6)祭於公不宿肉:朱注:「助祭於公,所得胙肉,歸即頒賜。」古時君主
祭祀之肉,多分賜臣下,叫胙。其肉或已過一兩天之久,故歸而不過夜即分賜
或自吃,以防其壞。
(7)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指家祭的肉,必在三日內食之,
蓋過三日,其肉必敗,如人不食,則又褻鬼神。之,代名詞,指祭肉。
(8) 雖疏食,菜羹,瓜(必)祭,必齊如也:疏今作蔬。齊今作齋,孔注:
「嚴敬貌。」疏食,即菜飯。菜羹,以菜為羹;羹是有菜的湯。瓜是供食的瓜
類。古人飲食,每種各出少許,以祭先代,始為引食之人,示不忘本。孔子雖
薄物必祭,其祭必敬;按孔安國、鄭玄等「瓜」作「必」字。
孔子對飲食上的講求與適中,講求食品衛生保健之方,故食物重新鮮,亦
重烹飪技巧,由食物的切割中,反應做人當處處合乎中道,得乎正。「食不
語,寢不言」吃飯睡覺前皆不可說話,似乎有違人之常情,蓋中華民族一向重
視吃,絕不是猛吃與狼吞虎嚥,而是細嚼慢嚥,重視種種規矩禮儀的,「飯蔬
食飲水,曲躬而枕,樂在其中」與「食不求飽,居不求安」都是要人睡覺,得
以安穩入睡, 就是要求 「寢不言」讓腦部放鬆身心以安眠。「不食」係恐病從
口入,為養生之大害;酒肉少量乃可提神,縱而不節,即反而傷身,故適可而
止為當。不多食者,胃力有餘,俾消化之功得以休息,乃健康之本。孔子不食
餒魚、敗肉、色惡、臭惡、失飪、不時、割不正、不得其醬者,乃婉辭曲道人
生淨食為宜;聖人因人心不古,奢慾橫流,藉擇物之食以示齋戒之心焉。
《論語愛》(193)每天五分鐘 2019/12/10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害)夫人之子(人家的兒子)!」子路
曰:「有民人(百姓)焉!有社稷(祭祀土地神五穀神之廟)焉,何必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