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論語愛
P. 209

孔子說:「伯夷、叔齊這兩位賢人,不會念念不忘過去的惡事與惡人的
               怨恨,心中的怨恨也就少之又了!」孟子稱讚是「聖之清者也」,如此清高的

               氣節,令人景仰呀!





                  「伯夷、叔齊」,「伯、叔」是兄弟的排行,伯最大、仲第二、叔第三、季
               第四。「夷、齊」是他們的名,兩位都是孤竹君的兒子。孤竹君在世時,想立

               叔齊當太子繼承王位。孤竹君去世後,叔齊認為哥哥是兄長,要讓位給哥哥伯

               夷。伯夷認為這是父親的遺命,不敢接受,就退讓離開了自己的國家。隨後,

               叔齊也離開了,把國家讓出來。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非常尊重賢者,就一起前往西

               周。到了西周,文王已過世了,兒子武王討伐紂王,伯夷、叔齊不認同武王這

               樣的舉動,就離開了西周。武王統一了天下,因為伯夷、叔齊不肯吃周朝所種

               的糧食,只採山中的野菜充飢,最後餓死在首陽山裡。








               《論語愛》(191)每天五分鐘 2019/12/8

                        子曰:「禹吾無間然(閒同間,去聲。間是縫隙,引申為非議、指摘)

               矣,菲(菲薄、簡單)飲食,而致(盡到)孝乎鬼神(祭祀鬼神的祭品極豐

               潔,猶如人子孝敬父母),惡(音鄂,粗劣)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古代繡成

               斧形花紋半青半黑的禮服。冕是古時的禮帽),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洫音

               蓄,田間的水道,水利建設等事),禹吾無間然(再言此語,表崇敬已極)

               矣。」(8.21)


                       孔子讚嘆夏禹的美德無可非議,從夏禹個人生活上自奉儉約,生平所勤勞

               的都是人民的事;致力修飾的都是宗廟朝廷之禮;念念都在於民眾與國家,完

               全不圖私人的享受;堯舜以來,開帝位傳賢的禪讓之風,所謂的「公天下」的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