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論語愛
P. 88
(1)生命理論上「不踐跡,亦不入於室」是 Neither: (兩者)皆不,從『不可
能』與『否定』,來尋找生活運作時的『可能』與『肯定』
(2)『可能』~足跡 Trace. 競爭 Race. 優雅 Grace ~一步一腳印。
(3)『肯定』~堂室 Room. 房屋 House . 偉大 Great~登堂入室。
2、善人『不得而見』與『得見』生命理論上是 Either: (兩種可能性的選擇)生
活運作時只有『得見』一道
(1)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2)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
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7.25)
3、善人之『亦可以』與否,Also. Too.
(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媵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13.11)
(2)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13.29)
《論語愛》(76)每天五分鐘 2019/8/14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
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
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11.23)
漢代劉向《說苑.臣術》:「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
則辱。」「六正」是「聖」、「良」、「忠」、「智」、 「貞」、「直」;
「六邪」是「具」、「諛」、「姦」、「讒」、「賊」和「亡國之臣」。
「六正」由聖而下,雖正而各有不同,如「良臣」之與「忠臣」;魏徵對唐
太宗說:「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太宗問:「忠良有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