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論語愛
P. 90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治理國家的策略」說:「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

               有道德的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您主持國政,那裡用得著殺戮您用心

               向善,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向善的。上位者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

               上刮風(草)必然隨風倒」。




                      季康子認為,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有道德的人,社會就會出

               現,沒有道德的人靠近有道德的人,不守法的人親近奉公守法的人。孔子主張

               上位者用心向善,一心向善,上位者的德行是風,老百姓德行像草,風吹草

               動,草上刮風,草必然隨風倒之。


                   「草上之風必偃」的「之」把握得很辛苦,「之」是放在「草上」,「風」

               用作助動詞,「之風」這句話就是「刮風」。孔子主張「德政」,主張教化,

               反對刑殺他認為「政不須刑殺,在上自正,則民化之」凡一個地方社會治安混

               亂,就是社會道德在那裡缺位,多上位者自身不正。


                     理解不清楚,就會誤解孔子。孔子的君子和小人,不同於現在所說的君子和

               小人。現在所說的君子和小人,是從道德層面來說的。君子就是道德高尚的

               人,小人就是道德低下的人。春秋時期的君子和小人,是從人的地位的層面來

               說。君子的意思是君之子,引申為地位高的人,是上層人士。小人指地位低的
               人,普通老百姓。所以,孔子的的意思是:社會上層的道德像風,社會下層的

               道德像草,草總是隨風而倒。孔子是很重視上層統治者以身作則“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

               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如果自身不

               正,怎麼去管理教導別人,!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論語愛》(78)每天五分鐘 2019/8/16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12.23)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