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研精醫訊124期
P. 25
人物採訪
蔡岳廷老師訪談
採訪|撰文 游鎧縵、陳俊良、吳亞珊
系圖部部長詢問老師是否有推薦學生 師。呂醫師比較特別,他雖然是內科診,
的書,老師思考後,僅推薦了一本:《 但是針灸會放給跟診的醫師做;因此學長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 姐就找我們一起去當幫手。他們也強烈建
謎》。於是,好奇的學生們與老師展開了 議要跟鍾永祥老師學針灸,所以後來我也
一場簡單的訪談…… 去了。那時候能待在課堂上的時間真的不
多。
問:請問老師為何推薦這本書?(《我 說這些就是,以前檢特考、甚至國考
是要求全部的書都要背起來(基本功底)
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
,像是內科的《傷寒論》、《金匱要略》
謎》)
,方劑學的《湯頭歌訣》、《醫方集解》
答:
,《中醫診斷學》就更不用講了。這些古
今年有擔任導師職務,在訪談過程
文我個人覺得要全部背起來,可是以現在
中,發現同學很好奇在後中的學習歷程,
學校的教法,我認為能夠全部背起來的人
尤其是把脈,因此當時就想說等大家考完
不多。現在我自己在教課,也發現課程安
試後要一起回復。後來剛好系圖部的同學
排不太有辦法讓學生對書有全面性系統的
來採訪,所以就一併回答了。
理解,也因為比較零碎,就沒辦法有系統
當年在讀後中時,課內的書就讀不完
的背起來。我還是認為將基本的書目背熟
了。我們當時還沒開放中國的書,但附
是基礎,若根基不夠扎實又沒有臨床經
近不少書局有賣,所以還是有機會接觸。
驗,直接帶同學看某一本書只會讓大家更
我在進後中前補過檢特考,因此基本課內
混淆,所以就沒有推薦大家課內相關的
的書(國考)都看完了、該背的也都背完
書。而且大家學習的路上會分很多團體,
了,所以進來後就比較沒在看課內的書,
每個人想學習的方向也都不大一樣,因此
而是想多接觸課程外的東西。
很難去整合基礎書目外一定要讀什麼。
我本身是台北人,對台中沒那麼熟
在帶《金匱要略》課的時候,我依照
悉,是因緣際會之下才跟著去學習的。一
伯欣學長選列的金匱要略參考用書。中國
開始是跟著同學去看張國養老師的診,回
醫家他選了三位:何任、胡希恕、王雪
來後和同學互相把脈、比對老師開的藥
華,台灣近代他選了王逸之。中國作者基
方,才第一次知道:有只看脈的診法。但
本是照著條文解釋,清末民初的何任開始
當時也只知道張老師有在元保宮上《傷寒
把一些西醫的東西加進去了,到王逸之教
論》的課,仍然不得其門而入。
授他基本上就是照著西醫的方式解釋《金
後來參加了王敏弘老師成立的讀書
匱要略》。後來我又加入了一些桂林古本
會,很巧合地被分配到和有在跟張老師診
的資料,可是我發現這種整合式的上法對
的13屆學長姐一起做報告,才有機緣去跟
學生有難度,因為功力還不夠。我的確可
張老師學脈;他們當時也有跟呂世明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