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研精醫訊117期
P. 105
103
飲後痊癒。而詩詞中亦多有提及, 為六安茶類似今日的「六安瓜茶」,
如曹鄴「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 為不發酵的綠茶,性甘苦、微寒,
清。」;呂岩「斷送睡魔離幾席, 不適合已年邁的賈母飲用,其中亦
增添香氣入肌膚。」李時珍也於《本 蘊養生之道。
草綱目》說:「(茶)最能降火…
使人神思闓爽,不昏不睡,此茶之 茶與複方
功也。」
在唐宋以前,飲茶習慣常加入蔥、
二者去脂。唐陳藏器《本草拾遺》 薑、鹽等香料與茶混,最早被記載
云:「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在三國時期的《廣雅》:「荊巴間
可以下氣消食,《本草經疏》解釋 採茶做餅則可成米膏出之,若飲,
因為苦能下泄,使氣下火降,而且 需先炙令色赤,以湯活覆之,用蔥、
兼具有清腸胃的功效,所以能消 薑毛之,其可醒酒使不眠」可視為複
食。《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秋燈 方應用的一種。白居易的詩中有「茶
叢話》有一名商人,喜歡吃豬首等 藥贈多因病久」之語。唐代流行煮
肥膩的東西,但身體沒什麼大毛 茶,《茶經》載:「或用蔥、薑、棗、
病,乃是因為食後多喝茶飲之故。 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
《新修本草 • 木部》也提及:「茗,
茶雖百好,但要注意亦有損脾胃的弊 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瘘瘡,
端。《本草綱目》提及需「少壯胃 利小便,去痰熱,令人少睡,春采
健」,這樣的人心肺脾胃的火較盛, 之。苦茶,主下氣,小宿食。又稱下
適合飲茶,如果是虛寒及血弱的人, 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薑良。」
長期飲茶會有「脾胃惡寒,元氣暗 這樣的概念,孫思邈《千金要方》、
損」的危害。李時珍年輕時便是重度 《千金翼方》、王燾《外台秘要》皆
好茶者,每喝新茶要到數碗,喝到輕 有體現,書中有以茶送藥丸的記載。
微發汗才覺得痛快。直到中年胃氣稍 至宋代,《聖濟總錄》亦有「霍亂
損後,才發現它的不好,不是痞悶嘔 煩悶茶末一錢煎水,調乾薑末一錢,
惡,便是腹冷洞泄。久了甚至傷營 服之即安。」的論述。而《太平惠
傷血,面黃痿弱,提醒嗜茶者小心。 民和劑局方》中,常有「茶清調下」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一段對話, 的字樣,治諸風或咽喉口齒等疾患,
妙玉給剛吃完飯的賈母呈茶,賈母 至今仍應用繁煩的川芎茶調散便是
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 出自其中。高濂《遵生八箋》中「法
「知道。這是『老君眉』」,老君 製藥品類」與茶有關有三種品項─
眉為現在何種茶爭議尚多,但普遍認 「香茶餅子」屬於餅食、「透頂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