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研精醫訊117期
P. 104
102
茶文化 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
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中國喝茶的歷史悠久,每個時代的 提及其解熱之功。
飲茶製茶方式都不太一樣,唐代煎
茶、宋代點茶、明清泡茶。唐人的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為千
煎茶法,是將餅茶加工成細末狀顆 古最膾炙人口的茶詩,亦說了茶的
粒的茶末,再茶末投入釜中煎熟 功效:
飲用。另一種飲茶法,與鹽、姜、
棗、薄荷、橘皮等共煮,其法推測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
源於其藥用。到宋代時工藝進步, 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
喜製團茶,點茶時將茶碾碎。燒水 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
微沸後时即沖點入碗,用茶筅將茶 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末與水交融一體。但亦有非純茶的 七碗契不得,惟覺兩腋習習輕風
飲法,《事林廣記‧別集》即收錄 生。」
了幾種配方茶,王鞏《甲申雜記》
亦記載仁宗時「出七寶茶以賜考 明代養生家高濂《遵生八箋》引
試官。」,七寶茶乃以皇家禦製 《本草拾遺》與蘇軾<漱茶說>的
的龍鳳團茶加七種甘香之物製成。 飲茶療效,認為茶能止渴、消食、
到明代中葉後,散茶盛行,茶具中 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出現了茶壺,用沸水沖散茶的形式 並可用濃茶漱口,有去煩膩和堅牙
取代了唐宋繁複的程序,並且除綠 的效果。
茶外,各種茶類如紅茶、烏龍茶等
也發展了起來。 清《本草綱目拾遺》更細述雨前
茶、普洱茶、安化茶、武彝茶,各
茶的藥性 茶之功;並羅列其複方佚事,有極
高參考價值。
陶弘景《名醫別錄》推崇茶是仙
藥:「茗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 試舉茶的兩項優點與相關佚事
山君服之。」
而荼本字多義,其中一種為苦菜, 一者益思,《續茶經》及《佩文齋
在藥性上苦為寒,陸羽《茶經》提 廣群芳譜》記載隋文帝夢見神仙更
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 換他的腦骨,自此之後患了頭痛,
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 後來遇到一位僧人給予茶葉,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