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31

建立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 2000)  695




                就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将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而加以扶持。
                    (2 ) 工商业思想。 从前面对农本思想的介绍可知,几乎伴随农本思想提出和依此实施政策的
                同时,抑商的思想和政策即已开始提出和实施。 但封建政府推行抑商政策并不是说其认为工商业
                是“末技”,是不重要的,而是在充分认识到工商、手工业力量的基础上,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推行的
                政策。 因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必然造成商人势力的增大,导致土地兼并加剧,从而破坏小农经济
                的生存基础,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重农抑商就成为各个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 但是实
                际上“抑商”远不是在封建王朝商业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在工商业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乃是

                扶持官营工商业的思想,其表现在经济政策上即是国家专营或专卖的政策。 这是因为在中央集权
                的统治形式之下,为满足宫廷、政府和军队的需要,国家必须将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掌握在自
                己手里。 因此,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形成之后,对手工业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为历代王朝进行统
                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致从秦汉开始,便开始了由国家垄断对盐和铁的生产和经营。 其后历代,纺
                织、陶瓷、造纸业等行业也陆续由国家控制,这种垄断制度使重要的工商业活动都为国家所独占。
                它一方面在几乎一切重要的领域成功地封闭了传统工商业发展的机会和道路,另一方面表现出对

                民间财富极大的掠夺性。 与对官营工商业极力扶持相对应的就是对民间工商业的抑制。 从前面我
                们已经知道,中国社会自秦汉建立起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后,中央政府无疑已成为社会的政治中
                心,故其决不会放任民间工商业自由成长为一支能与之抗衡的经济力量,否则对其一元化的封建专
                制统治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因此,从社会再生产以及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利益出发,民间私人工
                商业一方面不能没有,但另一方面又决不能让其自由成长到会影响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形式,能与
                中央政权相抗衡,形成潜在威胁的力量。 故对封建国家来说,其理想目标就是既允许民间工商业存
                在,但同时又将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处于永远依附于国家的地位。 所以从秦统一六国后,就开

                始运用国家政权直接对商人进行控制和打击。 汉朝汉武帝开始更是开始大规模实施抑商政策,一
                方面运用政权力量直接对商人进行政治压迫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又运用封建伦理进行“贱商”“轻
                商”,致使商人处于一种被人轻视的低下社会地位,其直接影响波及整个封建时期。 其主要手段有
                对民间工商业课以重税;利用均输、平准等手段干预市场,控制物价,对城市市场进行严格管制,防
                止商人从中牟利;利用行会强化对工商业活动的控制,并设立专门的机构严格控制和垄断海外贸
                易,甚至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等。

                    (3 )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在一个以农为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社会里,人们的安
                居、迁徙、生产无不与水利息息相关,水利是农业社会中的基础产业。 但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意
                维护的小农经济状态下,其分散孤立的状态和低下的生产能力,排斥了分工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
                济联系,使得一切公共工程及设施的建设只能由中央集权的政府来组织完成。 故从上古的夏、商、
                周起,历代国家政权及地方政府无不知水利为命脉,其对水利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
                认识的言论在各朝各代都屡见不鲜。

                    水利思想以其关注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治理黄河为中心内容的治理大江大
                河的“河工”思想和以维护漕运水道为主要内容的漕河思想。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城先为关中,后移
                洛阳、开封、北京,多在北方之地,一切时政皆赖漕河运输接济,故对漕运水道的维护整治自然成了
                国家的首要政策。 隋炀帝时,就开凿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运河。 而治理河工则以保漕为中心的思想
                也日趋明显,到明清时,治理黄河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南北运河的畅通。
                    总之,为了维护封建政权财政收入的稳定,在封建小农经济无力承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情况

                下,水利基础产业的建设就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尤为重视的头等大事。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