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35
建立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 2000) 699
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针是: 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关于产业关联,早在1975年8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 工业发展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
服务的思想。 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① 。 他认为,如果没有发达的农
业,就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关于经济与科技的关系,邓小平提出“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新的经济体
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② 。 “高科技领
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③
(5 ) 邓小平的产业发展思想。 邓小平针对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谆谆教导我们“发展是
硬道理”,主张抓住机遇,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并对产业发展的任务、条件和对策提出了一系
列战略构想。
产业发展需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尺度。 始终如一地强调“生产力
标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内核和显著特征。 他明确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
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
能够更好地发展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
的”④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
工业、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马克思说
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 他强调要用先
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日本年产六百万吨钢的企业,行政人员只有六百人。 鞍钢现在的年
产量是六百多万吨,行政人员有两万三千人,这肯定不合理。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
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⑥ 。
邓小平还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是基础”。 他在1985年提出:“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
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
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
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简明地概括道,“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
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6 )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精华部分之一,它对中国的
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实践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点有“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
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⑦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
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⑧ ,“现在
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
①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③ 同上书,第377页。
④ 同上书,第17页。
⑤ 同上书,第274页。
⑥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 —130页。
⑦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⑧ 同上书,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