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74

738    苏东水文集


                然博物馆”的天然路线,构成一个天然的整体。
                    泉州历史文化是我国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的产物。 中原文化实际上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海洋文化不仅仅具有我国闽越文化的特色,而且充
                满海洋沿岸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因此,泉州历史文化的特点: 既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是世界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天然博物馆”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特色,使游客
                参观后,能够有这一亲切的感受。
                    “天然博物馆”的“天然展品”是泉州人民经过千百年来辛勤劳动、推陈出新、集体智慧创造的结

                果,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体,又都是长期固定在一个领域里不可移动的“文物”但是它们不
                是孤立零碎的,而是有内在的联系,而且是系统连贯的。 “天然博物馆”展品的先后次序分区陈列就
                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安排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天然博物馆”参观线路的清源山,高498米,方圆40里,不高不大、小巧玲珑、自西东行、呈屏
                风形,距离市区仅3公里。 登上山顶之三台,放眼四望,泉州市区历史文化名城的组织结构,一览无
                遗。 真是巧夺天工,方能组成如此绝妙之“天然博物馆”。 清源山的清源洞、南台岩、弥陀岩、望州

                亭、赐恩岩5个景点,与“天然博物馆”的5个部分天然展品正好巧合。 泉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是自西
                向东。 清源山的走向也是自西而东。 5部分天然展品,除总体部分,也是自西而东,参观线路就是
                遵循这一历史发展进程安排的,以清源洞为起点,赐恩岩为终点站。 现将“天然博物馆”5部分结
                构,逐一阐述如下。
                    第一部分: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概貌。 天然展品为“3湾12港”、洛阳桥、灵山圣墓,市区中的开
                元寺、清净寺、天妃宫、崇福寺、承天寺等以及九日山、丰州、清源山,这就是“天然博物馆”的全部展
                品。 游客乘车抵达清源山,登上东台俯视四周,“博物馆”全部展品览无遗。

                    第二部分: 中原文化第一次南移,泉州发展繁荣时期。 这一部分天然展品包括晋江流域,南安
                郡的丰州、九日山、莲花山、云台山、葵山,泉郡最早的佛教圣地延福寺、金鸡桥(坝),南安文庙、郑成
                功焚青衣处、朋山岭。 游客自清源洞南下至南台岩,放眼西望,这些展品尽收眼底。
                    第三部分: 中原文化第二次南移,泉州海交史上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这一部分的天然展品
                有唐末王氏兄弟建立的招贤院(位于招贤村,有招贤桥、招贤井遗址);清源山宋元间建立的瑞象岩、
                千手岩,元时建的弥陀岩,秦时的大道岩,北宋的老君岩;笋江上的石笋桥(又名浮桥,或通济桥)。

                自南台岩沿清源古道东下,经巢云岩至弥陀岩,此为屏山的中心点,也即天然博物馆的第三个参
                观站。
                    第四部分: 中原文化第三次南移,泉州成为与世界最大贸易港口亚历山大(埃及)齐名的港口
                城市。 这是泉州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其内容包括整个泉州城区。 天然展品有开元寺、海交馆、清
                净寺、孔庙、天后宫、承天寺、李卓吾和蔡清故居、石笋、聚宝街、市舶司、南外宗正司、睦宗院、威远
                楼、棋盘园、梨园、木偶、高甲、高音剧团社址及泉州新建大桥。 自弥陀岩东行,经碧霄岩至望州亭,
                以望州亭为立足点,游目骋怀观览。

                    第五部分(结束部分): 明清时期泉州的历史地位。 天然展品包括灵山圣墓、晋江华表山摩尼
                教遗址草庵、“3湾12港”、六胜塔、姑嫂塔、江上塔(溜江塔)、南天寺、西资岩、五里桥、郑成功故乡及
                墓葬、古代造船坞遗址、赐恩岩、李卓吾题联、明宰相叶向高、福建按察使郭持平及清提督马负书等
                37方诗刻。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天然博物馆”是泉州人民千余年来辛勤劳动创造历史的结晶,她已经成为

                人类社会的天然图景。 当代泉州人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名城,爱护文物,妥善管理,发扬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