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01
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2005) 765
第一层次,阐述有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体系、方法、意义和理论基础,说明应
用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各个具体环节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揭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各
个具体环节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应用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是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
发展为理论基础,同时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在管理学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东方优秀
管理文化,吸收西方管理思想的合理成分。
第二层次,是有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即企业、市场、政府、社会。 企业篇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本质、企业的产权、企业的行为、企业的生命力、企业的
文化等问题,阐述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市场篇分别分析了市场结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隐
性市场、市场管理、市场开放等问题,阐述了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政府篇分析了政府组织、政府
职能、政府决策、政府政策、政府协调、产业管理、区域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问题,阐述了政府管理
经济的过程和机制;社会篇则是从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了社会稳定、社会结构、社会就业、
社会保障、国家创新、社会文化、社会发展、小康社会等问题,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
的内在联系。
贯穿于有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是“人为为人”。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不管
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
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
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是生产上的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如果没有一定
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来进行劳动,劳动资料就不会被使用起来,劳动对象就不可能被加工,
也就不可能生产出任何产品。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客观因素,是进行生产必
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满足
人的需要。 现代经济都离不开管理,那种完全自发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过去。 无论是企业内部,还
是整个国民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整合,都离不开管理机制。 因此,经济发展首先是“人为”的过程,也
就是说,经济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通过人的管理而进行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看,正是由于经济发展首先是“人为”的过程,因此,管理首先也是对人的管
理。 企业内部管理首先是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
力资源;市场管理首先是制定科学的市场规则,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政府的经济管理首先
是通过管理者的科学决策,通过调节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规范经济秩序的
目的。 这些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为人”的过程。 因此,应用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为为人”,要重视
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 因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人为”的过程,而经济管理又是“为人”的过程,
人的行为规律与经济规律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来揭示经济规律,这是辩证统
①
一的。 “人为为人”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 “以人为本”是“人为为人”的出
发点和归宿点,“以德为先”是“人为”的前提,是“为人”的根本途径。 正因为“人为为人”是应用经济
学的核心,因此本书把“人为为人”的思想贯穿在各个篇章内容中。
有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把西方经济学的原理与国民经济具体的活动进行简
单的“拼盘”,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典作家的某些论断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简单的
套用,更不是把管理学的某些原理直接搬用过来。 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
① 苏东水等: 《东方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