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05

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2005)  769




                趋势和基本特征。 相对于传统物本经济而言,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是高度人本
                化的经济。 只有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又如,强调社会责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是符合现代企业
                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孟子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乐? 曰: 不若与众”。 这种“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社会责任道德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企业
                文化追求和树立的信条,正如杜邦公司说的“化学工业使你的生活更美好!”劳茨公司承诺“为人们
                创造最佳环境”。 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承担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前
                提下,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
                   四)西方管理理论的精华

                    西方管理思想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
                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FrederickWinslowTa y lor )《科学管理原理》开始发展成为科学化的
                理论体系以来,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今,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

                个阶段。
                    西方第一代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 当时的管理学家认为,资
                本家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才开办工厂,工人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才来工作,只要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
                的需求,就能调动其积极性。 基于这种认识,管理所遵循的是以事、物为中心,见物不见人,重物不
                重人;人被当作机器附属物,要人去适应机器;对人主要实行物质激励和金钱激励。 即使是被誉为
                “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也只是把人当做物和工具来管理,没有严格区分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
                管理。

                    西方第二代管理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
                方面,工人日益觉醒,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日益高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周
                期性危机的加剧,使得西方资产阶级感到,再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将不适应新的生产环境
                的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 于是,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管理
                方法相继出现。 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对物本管理提出了批判。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


                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的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理论。 这种管理理论有三种表
                现形式: 人际关系学(也称人群关系学)、行为科学、以人为本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的倡导者是澳大
                利亚管理学家梅奥(Geor g eEltonM y ao )等人。 他们认为: 影响工人积极性的还是工人的心理因素
                和社会因素,工人获得集体的承认和安全比物质刺激更为重要,由此提出的管理措施是: 提倡劳资
                结合、利润分享,以谋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行为科学是20个世纪40年代末基于梅奥的“人际关
                系学说”而提出的。 行为科学主张创造出一个最优工作环境,以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又
                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 其进步之处在于重视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自愿

                发挥出力量来达到组织目标,重视人的因素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重视人的外在关系行为等。 以人
                为本的理论是源于日本企业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美日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了美国各界人士
                的关注和不安,因而产生了美日比较管理研究的热潮。 日本管理的理论基点是以人为本,重视人
                性;以“和”为基础,以忠诚为先;奉行集体主义,重视培育团队精神等。 从日本管理经验中可见,企
                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资本和资源,是企
                业的主体。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 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

                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对物的管理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