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77

“ 泉州模式” 的启示( 2011)  841



                “泉州模式”的启示(                       2011     ) ①



















                    20多年来,泉州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践证明,“泉州模式”是一种符合泉州区域具体
                情况的成功有效的发展模式。 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全国经济也正处于创新驱

                动和转型发展过程,应该抓住时代机遇,进一步实现“泉州模式”自身的转型发展。
                                              一、“ 泉州模式” 的发展轨迹



                    1.“ 泉州模式” 的初步提出( 1978 —1996年)

                    在该阶段,泉州经济主要是走“引进侨资,发展民资”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泉州充分利用侨

                乡资金充足、信息灵敏、市场广阔、引进方便等的优势,以股份合作制为“黏合剂”将侨乡的资金、技
                术、劳力、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并使原来集体经营的社队企业
                与新兴股份合作企业、独资企业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多元化的经营主体,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
                基础条件。 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快捷、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依托侨资、侨力,面向广阔市场,选择以乡

                镇企业为突破口,带动泉州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非农业的兴起。 1980年,晋江县共签订1万
                多份项目合同引进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1.5万多台件;石狮1986年全镇签订了来料加工合同123

                份,共引进各种设备520台件,安排劳力5600多人,实收缴费121万美元;1988年至1991年,泉州
                乡镇企业每年嫁接外资均在150家以上;1992年至1993年6月,共发展中外合资企业达990家,总
                投资额达64.24亿元,利用外资额达8.34亿美元,分别是前10年总和的1.3倍、3.8倍和3.1倍。
                    “泉州模式”的第一次发展道路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发展路径上,还体现在泉州企业灵活的管理

                模式上。 泉州乡镇企业当年的起步是以“小”“专”“活”“广”为主要特点的。 “小”就是小企业、小商
                品、小项目,但是这却是个“大市场”,可以带来“大创汇”、“大产值”和“大网络”。 “专”是专业化生产
                和专业化市场。 今天所谓的泉州鞋业集群等就是当年的专业化市场的产物。 所以专业化带来的是
                大的支柱产业和泉州制造大的名气。 “活”,即先找市场、以贸开路,以销定产和搞活销售。 依靠这
                种灵活的管理方式,二十年来,泉州的许多品牌企业在世界各地布满了销售网络,使得泉州的运动

                鞋、铁观音、雨伞等产品畅销全球。 “广”就是生产门类广,经济形式多种多样。 这是跟泉州当时的
                小商品经济有关的,现在的泉州经济更多地表现为由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逐步向船舶和化工等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因而拓宽的是门类,但是转变的是经济增长方式。 1994年,在中国农村发展道


                   ①  本文节选自第十五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论文集《世界管理论坛2011 》(《经济管理》2011增刊),原题《“泉州模式”的
                转型发展》,与刘志阳、苏宗伟合作。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