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75
三论“ 泉州模式”( 2011) 839
三论“泉州模式”( 2011 ) ①
编者按:苏东水, 泉籍著名经济学家、 管理学家,“ 泉州模式” 理论首创者,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IFSAM理事兼中国委员会主席, 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
1986年, 苏东水经多次调研, 在国内从理论上首次提出“ 泉州模式”, 即“ 股份制的经济形式, 外向
型的市场经济, 国际化的经营道路, 侨洋式的生产条件, 灵活的经济管理和‘ 五缘’ 经济网络关系”。
2006年, 他在《 再论“ 泉州模式”》 一文中, 重新总结了“ 泉州模式” 的新特点, 即发达的集群经济、 特
色的县域经济、 活力的品牌经济、 发展的创新经济和新型的文化经济。
26日, 在“ 泉州模式” 25周年发展研讨会上, 该理论的创始人苏东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认
为, 泉州应以国际一流的海湾型大城市为目标, 实现跨越发展。
一、三论“ 泉州模式”, 剑指转变提升
历经25年风雨,“泉州模式”应注入哪些新的时代内涵? 自1986年、2006年后,苏东水第3次
纵论“泉州模式”,重绘家乡发展蓝图: 海西现代化中心城市、发达的总部经济、繁荣的第三产业、强
大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优越的人居环境。
他说,实现这一蓝图,泉州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以质取胜,加大宣传,扩大泉州品牌的国
际影响力;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做大资本市场的“泉州板块”;提高社会文化水平,打造国际文化中
心;加快集群经济发展。 “泉州面朝大海,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因此还应充分利用多港口的优势,发
展港口群,以此带动交通运输、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复兴海丝盛景。”
二、“ 城市要内外兼修, 以人为本”
“如今晋江两岸焕然一新,隐隐有上海黄浦江两岸的繁荣气象,这在3年前不可想象!”回乡后
目睹巨变,苏东水既惊又喜,他希望泉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区、泉州湾跨海大桥
等重大工程,在海西大局中昂起发展龙头。
今年是泉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年”,苏东水认为,在撑大城市体量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也
很重要,要善于科学制定和调整城市规划,为城市绿化和居民活动预留足够空间;要提高市民的文
明素质、道德水准和现代意识,教育他们遵守法律、交通规则和文明规范;要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① 本文是作者接受记者郑意凡的专访,刊载于《泉州晚报》201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