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3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7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第三类金融中心的协同演进机理( 2010)  837




                业投资机构间接投资于新创企业的形式。 硅谷银行至今已累计作为200多家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
                或合伙人间接参与新创企业的投资。 另一方面,一些原来由创业投资机构孵化成功的新创企业也
                尝试作为“基金的基金”(FOF )投资于创业投资机构。 而一些新创企业则选择科技银行作为中介,
                直接持股科技银行,然后再通过科技银行间接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的新创企业。 上述复
                杂的关系投资行为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第三类金融中心利益逐渐趋同化,也使得创新集群
                内信息和人才得以高度流动,进一步促进创新集群的共生和演化。

                    (2 ) 近距离投资机制。 社会学研究表明,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的可能性是社会空间距离的递减函
                数,原因是关系互动的成本随距离增加而增加,这个逻辑在第三类金融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
                也同样成立。 第三类金融中心内部的创业投资基金由于监管和寻找联合投资伙伴的需要,往往采取
                就近投资方式。 硅谷银行绝大多数的网点都设置于创业企业身边,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苏仁森
                (Sorenson )等人数据表明,创业投资公司的本地化交易十分盛行与创业投资网络的形成具有紧密的联
                系,并且两者是互动累积效应。①               另一方面,新兴企业出于融资的需要也会选择就近第三类金融中

                心所在地建立总部。 萨克森宁认为,相比于128公路而言,硅谷的本地化联系更为密集,空间上的
                接近,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经常互动和分享投资信息,促使集群网络的形成,并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3 ) 产业链完善机制。 一方面指集群竞争和创新溢出,使得集群通过创业扩散和技术演化自
                我衍生出相关配套产品,从而丰富和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第三类金融中
                心在产业链完善方面的彼此促进。 某个核心技术项目在创业投资孵化并获得成功后,往往会带动

                创业资本进入产业链其他节点或是链条上下游其他技术创新项目,使得产业集群的链条节点不断
                加固,链条也不断拉长,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往横向或是纵向扩张。 此外,新兴产业集群内
                不同阶段的新创企业所需的融资服务也是不同的,企业的现实需要也催生了第三类金融中心在金
                融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甚至是金融产品监管等方面加大了与新兴产业对接的趋势,使得第三类金
                融中心链条得以完善。

                    (4 ) 产品创新对接机制。 指技术创新产品和金融创新产品的对接和互动。 项目融资是第三类
                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传统以企业整体资产负债表进行融资的方式,项目融资是表外融资,
                是以产品或是项目本身的经济性作为基础所进行融资,该融资方式更符合新创企业特点。 围绕着
                企业不同的项目或是产品特性,项目融资也出现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如生产支付、杠杆租赁、知
                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形式。 不仅如此,实质上针对新创企业产品设计、研发、市场和销售的不同
                阶段,第三类金融中心内部的金融创新也在力图一一对应,如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担保基金、科技

                贷款等形式。 可以说,由于新创企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成长性引发了创业金融产品创新的密集性
                和对应性。
                    (5 ) 知识创新扩散机制。 创新集群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在于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充分流
                动,进而使得本地“创新空气”充分弥漫。 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特定产业的不断区域集中,有利

                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技术和知识扩散,实现新兴技术的快速突破和竞争促进。 因而,战略性
                新兴产业集群被认为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重要平台。 已有的研究也证实,官产学研
                结合是促进集群内部知识有效流动的方式,高度嵌入于全球生产网络则可以掌握全球新兴产业的
                创新知识,避免陷入锁定僵局。 作为金融信息加工、处理的集聚区,第三类金融中心本身也是知识


                   ① OlavSorenson ,Tob yE.Stuart , “Brin g in gTheContextBackIn :Settin g sandTheSearchForS y ndicatePartnersinVenture
                Ca p italInvestmentNetwork ”,犃犱犿犻狀犻狊狋狉犪狋犻狏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犙狌犪狉狋犲狉犾 狔 ,2008 ,53 :266 294.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