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68
832 苏东水文集
从实质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创业企业家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是单纯的科研
机构之间的技术网络,也不是单纯的产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而是一种涵盖了战略性技术研发、新
兴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网络化整个过程的具有知识传播、动态循环和创新扩散的组织间关系
网络。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来看可以区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 自上而下
模式认为,新兴产业集群由于涉及多种关系主体需要大量创新资源,因而可以通过国家机构或地方
主体培育来促成。 从培育形式来看有开发区、 孵化器、 加速器、 创新驿站等形式。 在茨艾罗尼
(Chiaroni )等人看来,该模式有利于政府产业政策的快速落地,是一种典型的政治集群。① 玻瑞斯
纳汉(Bresnahan )等人则认为,由政府设计新兴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
些措施对创新活动的集聚效果甚微,甚至可能引起集群企业的“反生产性行为”。 自下而上模式认
为,新兴产业集群是由企业自发形成的,是技术自然演化和企业本地创业扩散的过程。 不同的创业
扩散形式造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同的形成过程和集群特征。 相比较而言,自下而上模式是一
种符合新兴技术本身特征和创业企业生成特征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该模式基本上聚焦于培育动态
的市场功能,政府在集群形成中只是扮演了促进者和调节者的角色,所以相对而言,助推性的政府
政策反而有利于创新集群的发展。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 按照金融中心的服务范围和发育水平,可以
划分为全球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按照金融中心的功能又可划
分为全能型金融中心和专业类金融中心。 如在欧洲,伦敦作为全能型金融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
服务,其他的金融中心则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分工,巴黎作为泛欧交易所总部所在地成为欧洲证券交
易中心,苏黎世是欧洲及全球首屈一指的私人银行中心,卢森堡和都柏林则是欧洲最为重要的资产
管理与财富管理中心。 按照金融中心服务对象———产业或企业的成熟程度,也可以对金融中心作
一个重新划分(见表1 )。 第一类金融中心作为商业金融的代表,主要是商业银行类金融中心,为处
于成熟期的产业或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货币结算、传递信息等服务,目的是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之
差,英国伦敦就是此类金融中心的典型代表;第二类金融中心作为投资金融的代表,主要是投资银
行类金融中心,也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接近成熟期和成熟期的产业或企业提
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企业并购重组等服务,目的是满足投资者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增值性要求,
美国纽约就是此类金融中心的典型代表;相对于前两类金融中心,第三类金融中心作为创业金融的
代表,主要是创业投资类金融中心,也包括科技银行、担保资金、项目融资机构等,为新兴产业和新
创企业提供创业资本或担保贷款并参与管理服务,目的是获取高额创业利润。 这类金融中心具有
开发战略技术和新兴产品的持续原创力,能有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将对世
界经济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类金融中心虽然目前尚未得到普遍认知,但是实际上已
经成型。 本质上讲,第三类金融中心也属于专业类金融中心,该分类更多地强调了服务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新创企业成长的需要。 最典型的第三类金融中心莫过于美国硅谷。
第三类金融中心从第一和第二类金融中心中分离出来成为专业类金融中心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 第三类金融中心的产生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创业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的。 现有
的第三类金融中心都遵循类似的发展轨迹: 某个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各种因素集聚起了大量新兴
产业集群,随着集群的壮大和创业体系的完善,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无
① 余凌曲、张建森: 《我国发展专业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刊载于《开放导报》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