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洛城小说5
P. 2
葉 葉周簡介:
周 葉周,資深電視製作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榮譽會長。曾出版長篇小說《美國愛情》,
專 入選南開大學海外華文文學叢書《華人的美國夢》。長篇小說《丁香公寓》、散文集《文脈傳
承的踐行者》入藏美國斯坦佛大學、哈佛大學圖書館。還出版了散文集《地老天荒》《城市歷
版 史中的愛情》。先後在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地發表了數百萬字的小說、散文、劇本和影視評論。
布達佩斯奇遇 ■葉周
多瑙河對岸的山坡上太陽已經 女子和男孩的神情也倏地陰了下來。 耳機,無休無止地讓各種音樂隔絕
昇起來,河面上波光粼粼,閃爍耀 邵向群急著從他們面前通過, 周圍的雜音。可是這次是破了一個
眼。邵向群和高中畢業不久的女兒 用英文輕輕地說:“對不起。”男 例,出國前邵向群與她說好了,不
蘇菲亞走出河邊的酒店大堂,坐上 孩似乎聽不明白,母親驚覺站在身 僅要用眼睛看歐洲的名勝古跡和博
出租車前往火車站。她們從洛杉磯 邊的邵向群,沒有表情地瞥了她一 物館,還要用耳朵聽異國的各種聲
梵高作品印像主義後期藝術代表 - 潮河
來布達佩斯逗留了幾天後,計劃乘 眼,轉而湊近男孩柔聲細語地說著 音。她答應了,所以,原先的兩個
火車前去維也納。 他們熟悉的語言。 耳機,變成了一個。她用左耳聽音
“你這幾天在讀什麼書?” 邵 男孩聽了母親的話急忙挪開自 樂,用右耳聽城市的聲音。
向群與蘇菲亞閑聊。 己的身子,為邵向群讓出一條路來。 可是進了火車站沒有聽到火車
“伏爾泰的《憨第德》。” 邵向群和蘇菲亞跨過去繼續往前擠, 的汽笛,也沒有聽見車輪摩擦鐵軌
【第五十一期】 “《憨第德》?我倒是沒讀過。 她還特地回過身對他們說謝謝。驀 的聲音,聽到的卻是人們用她陌生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主辦 有趣嗎?” 一回頭,她看見婦女身邊還有兩個 的語言呼喊出來的抗議聲。她第一
主編:陳述 副主編:黄宗之 刊頭設計、版面編輯:丁圓圓 “說一個老實巴交的小年青憨 更幼小的女孩,也是靜靜地坐著, 次感覺手足無措了。她站在母親和
編委:王傳利、王偉 網址:http://lacwa.com 第德,吻了男爵的女兒,被趕出城 如兩尊雕塑一般。 幾個同樣來自美國的遊客身邊陰沉
顧問:陳殿興、 于疆 、 張棠 投稿郵箱:pc1430@gmail.com 堡。後來一路流浪,走了世界很多 蘇菲亞手裏拿著綠色的 iPad 邊 著臉一語不發。
地方,經歷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走邊聽著音樂,小男孩看到屏幕上 邵向群將蘇菲亞留在幾位美國
受了不少苦。” 閃閃爍爍的光亮,伸手去觸摸,一 遊客身邊,東問西問,道聽途說,
在另一塊土地上的筆耕 “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不小心勾下了蘇非亞的耳塞。 最後才了解到火車站所有班次的列
車當天全部取消。走不了了只能和
“憨第德有一個老師是哲學
蘇菲亞忽然聽不到音樂了,周
家,一直對他說:世上要是沒有因
突如其來的改變,迫使她們滯留布
就不會有果,因為上帝創造各種東 圍的噪音轟地一下湧向耳膜,失去 蘇菲亞無奈地到購票窗口退了票,
了耳塞的過濾,外部世界的聲音是
■葉周 西都有一個目地,一切都為的是最 她完全陌生的。她回頭找自己的耳 達佩斯。
完善的目地。” 塞,見小男孩正拿著往自己的耳朵 離開車站時,走過一對匈牙利
“啥意思?” 裏塞去。她用英語連說了幾句對不 的警察身邊,蘇菲亞說出了郁積已
我是一個電視製作人,文學是
我青年時代的夢想。在來到美國十 “老師說:人臉上長鼻子,為 起,顯然男孩根本聽不懂。於是她 久的抱怨:“這兒的警察真無能,
年後,我開始重新拿起筆進行早年 的是便於戴眼鏡 -- 於是我們就有了 索性伸手從男孩手裏拿了回來,還 這樣的場面都控制不住。美國的警
曾經嘗試過,但沒有什麼成績的小 眼鏡。” 沒忘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察可沒那麼客氣。”
說創作。我的長篇小說《美國愛情》 “難道說不戴眼鏡的人,鼻子 男孩絲毫不以為咎,咧著嘴對 邵向群看了一眼蘇菲亞,她臉
在 2001 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就是浪費了?鼻子是用來呼吸的。” 她做了個怪相。 漲得通紅,顯然對布達佩斯突如其
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能獲 “他還說:人身上有腿,分明 邵向群和蘇菲亞花了不少力氣 來的高溫天氣覺得十分不舒適。“想
得出版是頗為幸運的。 為的是穿襪子——於是我們就有長 擠進火車站大廈,裏面大多是狀似 念美國了?”
該小說的創作緣起於當時我住 襪子。” “陌生人”的年輕男性,湧動著往 “美國不太有這樣的事吧。除
在舊金山,時常有幾個留美的朋友 前擠,卻被警察的人牆擋住了。人 了天氣可以改變旅行計劃,其它的
來我的住處訴苦,一個是已經離婚 群中幾個領頭的高揚著手臂呼喊口 因素比較少。”
很久的,一個剛剛離婚,還有一個 號,簇擁在周圍的就跟著起哄,聲 “所以我希望帶你多出來走走,
正在鬧離婚。他們的職業不同,年 音裏充滿了憤怒和不平。 世界上人們的生活,並不多像美
齡也有差別,唯一的共同點是,他 到了裏面邵向群看著陣勢才略 國。”
們都是來自大陸的留學生,有的是 微明白,年輕人想上火車,可是警 “我知道。”蘇菲亞並不是第
在出國前就結了婚,有的是來到美 間、地點、溫度、濕度對愛情的發 察卻攔住了去路。邵向群想搞清楚 一次聽到母親用這句話教育她。她
國以後才認識結合,他們來我這兒 展有不容忽視的制約。環境的懸殊 火車站發生了什麼事,可是身邊的 耳朵都聽出繭來啦。
訴苦,因為我是一個耐心的聽眾, 變化,脆弱的愛情受不了 ! 愛情變 “陌生人” 邵向群突然想起女兒正讀的書
還因為我是旁觀者。常言道旁觀者 質,夫妻反目的事,世界各地都有 急忙加了一句:“不像憨第德老師
清,於是我的話對他們極為受用。 發生。不論是在美國的中國人,還 說的都是最合理,最完美的。”
聽的故事多了,積澱下來就想 是中國的中國人都面臨著同樣的難 回到酒店打開電視,一個歐洲
把這些事寫下來。於是我就一直在 題。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愛情 新聞頻道正播報著當地遭遇難民潮
想,為什麼我的朋友們會有這樣的 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純真。 的情況。邊境上偷渡的年輕人鑽過
不幸,這樣的苦惱,不論是年長於 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丁香公 鐵刺織成的網進入匈牙利。一個邊
我的,還是年輕的。夫妻未必是同 寓》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丁 防兵緊抓住年輕男子的衣領把他拖
志,同床異夢還不足以離婚,但離 香公寓》描寫的是上海的一座歷史 走,年輕人大聲哭喊著回望與他一
婚必定是志不同道不合。 名樓中的故事,那座公寓是清代北 起來的另外兩位同伴,同伴們幸運
小說主人公陶歌的三段感情充 洋大臣李鴻章第三個兒子李經邁的 地穿越成功,匆匆的背影都來不及
滿了戲劇性。他來到美國開始了艱 產業。 和他告別,也許從此一別就是命運
苦的留學生生活,在餐館打工,在 丁香公寓裏發生的故事,是中 “你不是沒有穿襪子嗎?你 的天翻地覆的改變……布達佩斯
路邊為遊人畫肖像。可是他的妻子 國一個特定社會階層生活的縮影, 的腿白長了?” 的公路上發現一輛卡車,車箱裏
卻責備他在美國致富的道路太緩慢, 住在公寓中的作家、電影明星、民 “腿是用來走路的呀。”蘇菲 堆積著幾十具窒息死亡的難民屍
讓她看不到希望。於是太太果決地 族資本家等等在“文革”運動開始 亞說。 體……希臘的海灘上一條難民船
離他而去。他們分手是由於兩人在 後首當其衝,成了革命的對象。他 她們在火車站下了車,提著小 靠岸了,擠得滿滿騰騰的船上跳
價值觀上日益嚴重的分歧所導致。 們的命運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產生 行李箱,穿過人群,擠進人與人之 下來都是拖家帶小的……在邵向
他寄希望於循序漸進地學業成長為 了強烈的戲劇性。我也是希望選擇 間狹窄的縫隙往車站裏匆匆走去。 群的腦海中一幅全景圖展示出來,
他打開職業之路,而妻子李波則完 了一條接地氣的途徑,真實地寫活 布達佩斯火車站,周邊停著不 大批的中東難民逃離被戰火焚燒
全渴望一種暴發戶似的成功。後來 作為社會組成元素的個體的“人” 少警車,不大的廣場上坐著三五成 的家園,背井離鄉,地圖上無數
陶歌進入大學,邂逅了同樣是留學 在“文革”年代的生活感受,把童 群的“陌生人”。這群人就連只在 的箭頭向歐盟所屬的國家包抄過
生的方小佳,兩人墜入愛河共同體 年、少年記憶中的那個波瀾壯闊的 這個城市遊玩了幾天的邵向群都覺 來……
驗了真正默契的愛情滋味。可是, 年代做更人性化的描繪。 得他們不屬於這個城市。他們不會 攝影記者的鏡頭又轉向布達
礙於兒子還在中國,陶歌始終不願 近年來許多海外華文作家已經 是遊客,遊客住在酒店裡,不會在 佩斯火車站,忽然一個鏡頭掃過,
把離婚的消息告訴兒子,生怕他有 將關注點轉向“海歸”們回到故國 街上席地而坐。這些膚色黝黑、服 邵向群看見早上見過的中東母親
想法。美麗動人的方小佳遇到了教 的“二次文化震蕩”。而我是嘗試 裝隨意的人群在廣場的樹蔭下或躺 和她的三個兒女。七八歲大的兒
授的熱情追求,可是她依然愛著陶 用人性化的方式,寫出我們所經歷 或坐,目光迷離,很少交談。他們 子依偎在媽媽身邊說著話,媽媽
歌。一段耐心的等待以後,她明顯 過的歷史年代,這也成了我心靈回 似乎在等待什麼,卻一定不是等就 微側著臉傾聽,一邊聽一邊用手
地感到教授對自己的幫助是陶歌所 歸的另一種選擇。 要開出的火車,就要開出的火車是 整理著兒子的衣領,好親近的一
做不到的,忍痛割愛與陶歌告別, 《丁香公寓》裏的故事從“文 要進站去等的,他們卻坐在廣場上。 對母子。
走入了與教授的婚姻殿堂。後來陶 革”前開始,到改革開放的 80 年代 對於無聊的等待,他們臉上浮現了 一陣酸楚觸動了邵向群心裏
歌的兒子終於來到美國,陶歌與兒 末,跨度二十多年。這二十年的歷 疲憊。 某個旮旯裏的柔弱處,她眼裏泛
子相依為命,遇到了李波青年時代 史,既是我的成長史,也是共和國 在人群中穿行時,邵向群的餘 起了淚水。蘇菲亞見了不說話,
的好友恬恬,她是嫁到美國,卻忍 歷史中的一個關鍵時期。我們與共 光無意中掃到一個畫面讓她留神。 中似乎沒人說英語。通過警察封鎖 遞過一張紙巾給她。
受不了丈夫的性虐待離家獨自創業。 和國一起走過來,同甘共苦,相儒 一個男孩坐在臺階上,托著腮幫子 線時,一位女警讓她出示護照,她 她身為一個記者,對社會事件
兩對單親父母,平日相互照顧孩子, 以沫。我們成長中所流的汗水和淚 望著遠方發呆。旁邊一位頭上披著 遞過護照時順便問:“他們是什麼 素有濃烈的興趣。旅途上邂逅的事
也為了孩子最終走到了一起。燦爛 水中融合著成長的悲歡和付出。即 黑色頭巾的女子,身著黑色袍服, 人?”女警看了護照還給她們隨口 冥冥中觸動了她敏感的職業習慣,
的激情已經遠離他們,相處在一起 便我已身居異國二十多年,可是在 中東女性的典型裝束。邵向群在洛 說:“中東難民。” 神經中樞的一個按鈕忽然被激活,
更多的是平實的生活和互相體貼和 我的記憶中,曾經在那裏發生的故 杉磯是電視臺的記者,思緒跳躍如 過了警察的封鎖線,站臺裏面 全身極度地亢奮起來。她告訴自己,
理解。 事總是那麼鮮活的出現在眼前,父 同閃電,視網膜前的母親和男孩忽 還是無路可走。邵向群和蘇菲亞手 既然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滯留了,就
到美國那些年,看慣了一個現 母和許多熟人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 然換了一個背景,沙漠、駱駝、清 提行李跳下路基跨越一條條軌道。 正面迎接這個撲面而來的突發事件
實:生存環境的變化改變著人們的 界,可是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見他 真寺,倏忽間映襯出一對幸福的母 對面的警察見了急忙跑過來幫忙。 吧。
感情生活。據我觀察,愛情是脆弱 們的身影和足跡,看見我逝去的青 子。可是切回現實的背景卻是略顯 一口氣跨越了四五條鐵軌,邵向群 邵向群回頭看見蘇菲亞在空調
的,也沒有可塑性。愛情發生的時 春年華。 陳舊的水泥牆壁,環境變了,中東 一邊走一邊往火車進站的方向不斷 的吹拂下“養尊處優”地在電腦上
地望,確定沒有火車進站來。到了 沉浸在她的夢想世界中,忽然產生
站臺上,遇到幾個同樣來自美國的 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滯留的這幾天
當 王童(《北京文學》責編): 到了深具特色的表現。從某種 形成解構文化認同的張力。 旅遊者,終於有了交談的對象。互 也許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讓蘇菲亞
通信息後才明白,聚集在火車站的
切身了解一下美國之外人們的生活。
常智奇 ( 著名文學評論家 ):
代 葉周的小說與許多去國多年華人 意義上講,葉周以他的小說創 葉周筆下的上海精英故事具備 中東難民這幾天潮水般湧來,他們 她忽然之間為自己的這個念頭
的經歷有異同並一致的地方。多
作,為我們描畫了一條中國人
作 年前我採訪闖蕩匈牙利的薛飛也 在二十世紀後半期時空“行走” 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對個人命 來自被戰火蹂躪的中東國家。聽說 感到興奮,她拉上蘇菲亞走出酒店。
德國開放接受難民,人數高達八十
“你就做一回老實人憨第德,
家 有這樣的感受。葉周將小說中人 和內心 / 心理“變化”的歷史軌 運,民族命運的深刻透視。他的 萬,都從老遠的地方跑來了。這些 就把布達佩斯當成你的探索之旅,
跡!
物的旅遊路線與歐洲難民遭遇交
文字凝聚著強烈的藝術衝擊力,
對 織在一起,闡發了一種人類命運 蕭逸 ( 著名武俠小說大師 ): 揮灑筆墨間寫盡歷史動蕩對個 難民是怎麼來的?有多少人數?大 也許過了幾天後,你會有很大的收
獲。”
家都不是很明白,也真的不知道自
葉 共同體的潛在呼應。讀來讓人感 讀葉君書,上世紀動亂與變革 體命運的戲劇性改變,面對人 己正身陷歐洲的一個重要歷史時刻。 蘇菲亞神態莫名地回望著她,
觸頗深。
中上海的故事,一個真實沉澱
生的驚濤駭浪,卻又不失其優
邵向群在站臺上遇到的旅遊者
周 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世 後的回味,一如倒食甘蔗,越 雅與從容,深刻而真摯。 中有幾對美國的律師和教授夫婦, 跟著她的腳步走進市區。
劉俊(南京大學臺港暨海外
街道是現代的水泥路,兩邊的
嚼越有滋味。讀者與作者筆下
作 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葉周 的人物融為一體,難捨難分了。 同樣遭遇了行程受阻,在旅途中對 建築卻是古典的哥特式和巴洛克格
張鳳(哈佛大學中國文化工
品 的《丁香公寓》和《美國愛情》, 坊主持人):葉周的小說敘述雅 於前程混沌不明,似乎遭逢亂世, 局,街心空地上的古老的雕塑上,
早已生出了深綠的斑斑銹色,在燦
對於他們都是鮮有的經歷,頗有微
就空間而言,從上海到美國;就
的 時間而言,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緻,以散文筆法寫來,卻富於傳 詞。 爛的陽光下歷史的汙跡盡顯無遺。
蘇菲亞在美國出生長大,出遠
評 到二十一世紀初,可以說中國人 奇性和可讀性。歷史不以善良人 門不多,遇到這種情形應該說是第 她們匆匆地走過街區,如同匆匆地
走過歷史。
的善良意志為轉移,打算以文學
在二十世紀後半期的時空印記和
論 文化心理,都在他的作品中,得 來建構嶄新歷史書寫,這類創作 一次,她顯然心情焦躁,還設法不 (中篇小說節選。全文載於
表露在臉上。她素來習慣耳裏塞著 《北京文學》2017 年六月號)
文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