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葉周
P. 99
│明斯克:亞歷塞維奇筆下的人們│099
轉型時期的人民,面對的是充滿複雜矛盾的歷史和現實,
他們痛恨史達林時代,在那個時代中他們飽受迫害。可是他們卻
又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殘酷的時代,可是人們建設了強大的國
家,戰勝了希特勒。
蘇聯學者B‧基謝廖夫認為,史達林模式的突出特點是:
「全面集中管理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將行政命令方法與國家
恐怖手段相結合,直至組織大規模鎮壓和建立強制性勞動的集中
營……」前蘇聯時期史達林在國內進行了無數次慘絕人寰的大清
洗,媒體的文字中是這樣形容的:「大清洗開創了人類歷史上不
曾有過的先例:一個黨一半的成員被捕,一個政權的絕大多數上
層成員被處決,一支軍隊的中高層軍官幾乎被全部消滅,一個國
家的全體國民生活在恐懼之中。」
年長的一代痛恨那個時代,可是面對變化的現實更加措手不
及;年輕的一代不曾經歷過舊時代的殘酷,卻渴望新時代一個強
勢的民族和國家。這種矛盾錯綜複雜,正是作者的社會實錄提供
給我們的真實社會圖像。社會的變革引來雪崩似的變化,到底是
史達林,還是赫魯雪夫,或者是戈巴契夫,還是普丁?社會轉型
如何體現公正,輔助弱勢群體,而不是只推崇強勢者。
一位59歲的母親安娜活在當下,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
生存就是鬥爭,強者戰勝弱者。我們必須長出利角和鐵蹄,穿上
盔甲,弱者無人需要。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到的都是陌生的外
國名字的商店,裡面找不到俄國的商品。面對所見到的現實,於
是她吶喊:這不是我需要的!
這位母親其實在蘇聯解體前也是飽經創傷,她的父母先後
進過監獄,自己從幾個月大就跟著母親生活在勞改營。等到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