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No.18關照季刊 Dec 2023
P. 39
第十八期 季刊
老人自殺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以下,三位筆者透過三種身份(護理師、志工、社工師),從不同視
角分析及觀察老人自殺事件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老人的變老無奈與無助 - 護理師
在醫院裡,生老病死的場景隨處可見,護理師照護及陪伴老者更是常
態,也會遇到老者說「生病好痛苦,好想死」、「活到這個年紀了,還不
如死一死好了」等死亡的念頭,而透過臨床觀察發現了一些現象:
(1) 身體健康改變:身體機能老化及生活活動能力退化,多數老人感覺
身體脫離掌控;以及醫療發展進步,臥床、洗腎等影響生活品質之
情形增加。
(2) 家庭支持系統:少數老人兒女不在身邊,對父母僅有電話聯繫之關
心,不能清楚了解老人心理之變化及即時察覺身心靈危機;獨居老
人、單身榮民、無親友家屬或被遺棄者。
(3) 社會支持系統:老人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出現自我無用感、憂鬱
等情形;社區聚會活動缺乏或不願參與,喪失人際連結。
(4) 刻板印象:多數人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導致部分老者不願就醫,
認為去看精神科就是被貼上「神經病」、「瘋子」的標籤。
上述在臨床與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正是日常發生在我們周遭卻不
被重視的,也許自己也正陷於其中的某一點,卻習以為常,然而這些習以
為常的事件,卻是許多老者自殺事件的起因,應被加以宣導及重視。
看見機構中與獨居的老人 - 志工
專門陪伴長者的志工,陪伴場域多為老人安養機構或是社區住宅老人
家中,並細心聆聽老人日常、陪伴在長者身旁,從中觀察到住在機構的一
部分老人經常將自己關在房間內,鮮少參與機構內舉辦的活動,也不太與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