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Sotheby's New York Linyushanren Part IV Auction September 13, 2018
P. 27
淺析東瀛磁州器鑑藏史
久世 雅彦
中国美術部門 アソシエイト
鉅鹿鎮位於河北南部,北宋第八位君主徽宗在位期間,大觀二年 (即公 在日本,別說磁州器,連「宋瓷」這一概念,都是1920年代末發現鉅鹿
元1108年) 黃河泛濫,此鎮被泥沙掩埋。時至1920年,洪災發生已八百 遺址後,始廣為人知。當時,在「壺中居」創辦人廣田松繁 (又名廣田不
餘年,當地人民久旱掘井,始發現鉅鹿遺址。最終能否找到水源無從得 孤齋) 襄助之下,由鑑藏同好組成的「陶話會」舉辦了一場宋瓷展覽,呈
知,但人們卻發現了一批施白色化妝土的陶瓷,這些器物更激發了北京 現了一種國人前所未見的中國陶瓷風格。 是次盛會在日本橋三越百貨
骨董商及其客戶 (當中有文人和洋人) 的尋古探幽之心。發現鉅鹿的消 公司上層舉行,展品盡皆新近出土的宋瓷佳器。為期四十五天的展覽大
息,在日本鑑藏界亦轟動一時。自此之後,磁州器在東瀛長盛不衰,其 獲好評,連皇子秩父宮與高松宮亦蒞臨參觀。 此前,民眾對中國陶瓷
日文名稱「Kyoroku」即鉅鹿的日文發音,這一名詞現多用於形容光素 的印象僅限於茶道用具,所以觀展後無不既驚且嘆。1929年出版的《宋
的白色器物。 瓷:陶話會宋瓷展觀圖譜》(圖1及2) 合共收錄59件作品,分別來自名家
如反町茂作、倉橋藤治郎、横河民輔、細川護立等人的收藏,以及橫山
中國的陶瓷製造史源遠流長,風格之多千差萬別,來自不同珍藏的作 大觀、廣島晃甫和安田靱彥等畫家的藏品。意想不到的是,59件展品之
品,難免會有差異,這往往反映了某個文化或國家的審美觀。以地理位 中,光是磁州類器物便有47件,早年藏家的熱情於此可見一斑。
置和文化背景來說,日本均與中國息息相關,數百年來,其進口的中
國陶瓷更不知凡幾。溯本求源,此風可從中國的禪宗和品茗習俗於十三 倉橋藤治郎在商界和鑑藏界均長袖善舞,他著於1932年的《陶器圖錄:
世紀傳入日本說起。日本茶道提升了中國陶瓷的價值,使之成為公認的 鉅鹿出土陶》中提到,鉅鹿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因為它們在洪災之前仍
地位象徵。若干類型的陶瓷,對茶道愛好者來說一器難求,如龍泉砧青 是所在地居民的家常用器。他還強調,鉅鹿鎮於徽宗年間為洪水吞没,
瓷、建窯盌、赤繪描金的金襴手類器物,以及景德鎮特為日本市場燒造 而日本人無不視徽宗治下為中國藝術和文化的黃金年代。 室町幕府第
的古染付青花瓷。但要到二十世紀初葉,當日本獲悉磁州窯的存在後, 八代大將軍足利義政的「東山御物」珍藏中,便有幾幅傳為徽宗作的繪
日本藏家始首次得識磁州陶瓷之美。一直以來,日本市場偏愛中國陶 畫,現已悉數列為國寶。而倉橋之言,已從側面解釋了日本崇尚磁州器
瓷,而且不管作品年代,一概稱之為「唐物」(即中國唐代之文物)。如 的由來。同樣道理,井戶茶盌雖是朝鮮的日常用器,但茶藝師卻奉為圭
今,「唐物」泛指日本茶道所用的中國工藝品。其實,日本亦曾發現磁 臬。日本美學素以不求聞達、平淡樸拙、率性天真、澹泊寧靜為美,而
州器殘片,京都鳥羽離宮 (十二至十四世紀日本退位天皇所居宮殿的遺 磁州器物大多具備了這些審美元素。柳宗悅是倡導民藝的領軍人物,他
址) 出土的剔花類殘片便是一例。 惟其數量極少,而當年人們對這些文 曾描述手工製作的日常用器之美:「器之本,在其用,有用者,其美益
物的評價,也與現在的看法頗有出入。 彰。年深月久,不亦美之甚乎? …… 供而賞之,猶譽其古之所用也。觀
其美,見其用,悟其生已至其用。言其美,即言其生也。」
發現鉅鹿遺址前,磁州器又名「繪高麗」。一般來說,「繪高麗」泛指
產於朝鮮半島、飾白色化妝土的鐵繪陶瓷。由於風格相仿,所以日本人 磁州陶瓷於1920年代在日本古董市場首次亮相,其風頭一時無兩,重新
認為磁州器亦源於朝鮮,兼之朝鮮墓葬文物中出土的華北器物中,有一 激發起日本民眾對中國陶瓷的興趣,更掀起了一股古董熱。自此之後,
部份輾轉流入日本,致使成見愈深。江戶時期的陶藝名家尾形乾山 (公元 以北宋文化為尚的鑑藏家,無不對磁州器趨之若鶩。臨宇山人珍藏中,
1663至1743年) 作於寶永三年 (即1706年) 的鐵繪菊花盆,外觀與元代 磁州器物佔比甚高,中國陶瓷在東瀛地位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鐵繪磁州器頗為接近。但他在題銘中亦提到,此乃仿燒一例朝鮮國的珍
罕之作。在日本茶道圈中,施白色化妝土的明代磁州窯梅花紋盌亦名「
繪高麗」。
1
長谷部樂爾、今井敦合著的《中国の陶磁第十二巻:日本出土の中国陶磁》頁108 (東京:平凡社,1995)。
2
矢部良明他所著《日本陶磁大辭典》頁166 (東京:角川書店,2002)。
3
久志卓眞著作《世界陶磁全集10:わが国における宋磁の蒐集》頁271 (東京:河出書房,1954)。
4
廣田不孤齋著作《歩いた道》頁218-219 (東京:求龍堂,1952)。
5
倉橋藤治郎著作《陶器図録:钜鹿出土陶》頁3 (東京:工政會出版部,1932)。
6
昭和書房1941年出版的柳宗悦著作《民藝とは何か》頁70 (講談社学術文庫版,200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