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1_原來臺北_0704.indd
P. 12
藝術音樂中的原住民族元素: 1967 年的民歌採集運動,呼籲作曲家反省 長的美好自然環境」。胡德夫〈Standing
新的創作「原」素 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本土和西方之間取得平 on My Land〉傳達一種流離而無根的感
衡,重視民族音樂創作,借用西方作曲技巧 受:「Standing on my land, I feel like
有趣的是,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所蘊藏的 仍兼顧自身文化,在音樂這個場域中,尋找 a stranger. I hope you know how I feel
不同於西洋音樂理論與中國音律的本色,都 民族的根;同時教育後起之作曲家,站在此 now while I'm singing this blues. 」 站
成為「現代音樂」作曲家的「新」養分。基 基礎上,由政治解嚴後將中國情懷轉向臺灣 在與祖先共有的故鄉,自身卻被社會異樣看
於尋找音樂素材以及民族主義的信念,臺灣 的自然、人、生活。 待疏離感受。許多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反映
作曲家積極將傳統素材轉化爲新的創作元 他們須接受不同族群所主導的社會制度,造
素,代表作曲家譬如:錢南章(1948 生)、 錢南章《台灣原住民組曲》改編多首原住民 成內在流離的感受,形成具有苦難和憤慨情
錢善華(1954 生)、鍾耀光(1956 生)、 族歌曲。錢善華《系列 IV ─箏》與鍾耀光 緒的鄉愁,卻也成為族群身份認同的來源之
馬水龍(1939-2015)等人,都以原住民 《山谷的迴響》則將原住民族歌曲拆解後重 一。
音樂素材改編或創作。 組,舊材新意。金希文(1957 生)2002
年的《青春之歌》融合鄒族旋律與布農族和 胡德夫〈Standing on My Land〉歌詞部
阿美族的音樂特徵,使用具有原始語言的母 分段落:
圖2 水社��的杵音�歌��譜之一 音作為歌詞,呈現臺灣原始的青春感及對於
(圖片來源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Standing on my land
宇宙生命的敬拜。馬水龍 2007 年首演的
合唱管絃樂作品《無形的神殿》則以玉山為 I feel like a stranger.
主題,運用原住民族多首歌謠旋律及男聲合 I hope you know how
唱呈現臺灣的玉山的景緻,樂曲將李魁賢 I feel now while I'm singing this blues.
(1937 生)的詩句轉譯為音樂,搭配鄒族
及布農族的音樂素材,將登玉山所見的雲、 You know that I am strong, yes I am!
日出、神祭之心情寫譜敘成曲。 But I don't have the power,
Hope be comin’ to my mountain forest,
流行音樂中的原住民族元素: and riversides.
原鄉想像與族群認同
….(省略)
臺灣流行音樂中,有許多描寫家鄉的歌曲,
譬如陳建年〈故鄉普悠瑪〉寫的是臺東卑南 Oh I roared! Oh yes!
族的部落原鄉、〈鄉愁〉則夾帶對於原鄉 I'd been roaring out loud thunders.
悲情的隱喻,即鄉土的被剝奪感。王宏恩 And all I really need is lightening
〈寂寞的飛鼠〉是對部落家鄉美好的描述, to light the road to the mountain mama
他說:「⋯⋯原住民不是只有悲情的那一 and the old-old heart.”
面。於是寫了這首歌,只是想分享自己成
圖3 1992 年張福興(�一�中間戴�色�帽)在地方官員陪同下�於日月潭水社採�原住民杵音���
(圖片來源 / 國家文化資料庫)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