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宗教的式微与复兴之路
P. 15

然而,在马来西亚友族同胞的眼中,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和宗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他们一般都将马来西亚华人很直接的(但不正确地)归类为佛教徒。这种误解可能归因于

               当局对马来西亚华人传统宗教的历史以及相关的背景缺乏了解。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其他族

               群并无法理解马来西亚华人这一种具备“融合”特质的宗教世界观。这一点亦可以在马来西

               亚所发出的身份证上观察到,如 2016 年之前,马来西亚身份证(MyKad)上只承认佛教

               作为华人传统宗教(“MyKad 如今已承认道教” 2016)。由于这一客观上的阻碍,马来西

               亚道教总会(马道总)认为他们近 80%的成员在国家登记局的数据库中被归类到佛教徒或

               “无宗教信仰”的范畴当中(Star 2006)。显然,马来西亚政府尚未采取更系统的方法,以

               便更好的区别不同种类的华人传统宗教之信仰者并存入数据库中。当然在事实上,在学术

               领域里亦很难找到一个理论方法来定义华人的宗教(Jones,2005 年)。因此,马来西亚
               华人的宗教身份,大多数情况下,都由政府相关单位以自己的理解予以定义,并发表在马

               来西亚的官方文档上。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华人的宗教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尽管华人传统宗

               教(TCR)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群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转换至其他的非华人传统宗教如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又或者保持无神论的大马华人数量亦正逐步增加。如果这种趋势继
               续发展下去,华人传统宗教可能有一天会失去与马来西亚华人在族群身份属性上的联系,

               即华人传统宗教与华人的族群身份认同之间再无关系。尽管有人可能声称转换宗教信仰是

               一种信仰选择问题,与族群身份无关,但实际上,在一个人决定转变自身信仰之前通常会

               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涉及了许多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因素。这些因

               素当中包括了结构层面与个体层面的变化,结构一般指的是整体社会与环境对于个体的影

               响,而个体方面则是其个人的心理层面之活动之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人对

               自己身份属性的界定。毕竟一个人的宗教属性,就像其他身份的属性一样(种族、性别、

               国籍等),是一种被建构的身份属性,而非与生俱来的身份属性。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

               作用之后,构建了社会中微观的个体自己对自身宗教身份的认同。换言之,这些因素可以

               推动微观的个体选择一种宗教身份,也可以推动该个体放弃其现有的宗教身份。现阶段由

               于华人传统宗教的式微,这一现状也直接冲击了华人对自身文明与身份上的认同。为此,





                                                              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