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國家環境教育獎
P. 191
一、 設計概念
(一) 計畫背景與目標
本校緊鄰景美溪-景美溪為跨臺北市及臺北縣之河川,發源
於臺北縣境內之永定溪南勢坑,是新店溪三大支流之一,師生與
附近居民生活與其息息相關,自 93 年度起參加環保署推動之
「第二屆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並成立水環境巡守隊,藉由巡
守隊的服務,教育隊員正確的河川環境生態及污染判斷基本知
識,關懷環境,建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認知。
此外隨著環保議題的重視,有人是從自身的環保做起,試圖
從源頭減廢;有人看見違章工廠吃掉農地,要求政府拆除違建;
有人因家園被破壞,不得不走上街頭。人類在環境品質的涵容範
圍內,有追求自由、平等和適當生活水準的基本權利,同時為了
目前及未來世代,也負有保護及改善環境的嚴肅責任。再來回顧
國際近五十年來發展的環境保護運動,其實就是工業革命以來,
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的反省,也因此環境思潮已逐漸形成
新的社會認知及規範。尤其面對近年來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酸雨、熱帶雨林的消失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與氣候變
遷,使人類體會到以往追求資源無限制使用的經濟成長,勢必危
及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平衡,唯有確保環境生態的永續穩定,才能
達到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環保愛地球不再只是一個標題或口
號,且更有多數環保團體從動物保育、海洋與雨林生態、全球暖
化等不同議題中,呼籲大眾共同關注,並親身用行動為環保盡一
份心力。
因此本計畫主要目標如下:
一、結合學校與社區力量,維護景美溪沿岸環境與水質檢測,營
造乾淨舒適生活空間,關懷生活環境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
服務意願與熱忱。
二、走出戶外,學習如何關懷、親近溪流、認識土地與植物,愛
護自然及生態環境,並藉由戶外實查,培養愛河情懷進而引
領學生落實護河行動。
三、闡揚愛物惜福的美德,期使大家體驗能捨即得的胸懷,進而
發揮與人為善的義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