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課程教材(電子書版連結)ALL_Neat - 複製
P. 5
淺山˙客 客家淺山產業學坊建置計畫
印象南庄
清嘉慶年間,漢人漸將平原開墾殆盡,因此逐步往上游開發;南庄處於中港溪
上游,位在較早開發的田尾庄(今田美一帶)之南,故稱「南庄」。又因南庄
地處蓬萊、東河等地下山必經之道,所以在道光年間便已出現商業,形成市。
族群
清代嘉慶年間,有一位廣東的客家人黃祈英入墾南庄一帶;其後,黃祈英之子
黃允明、黃允連在南庄開陂、建圳。自此,南庄的粵籍移⺠越來越多。時至今
日,南江街住的主要仍然是客家人。然而原住⺠已定居南庄的記錄卻更早…
明永曆年間,便有賽夏族人居住於南庄,到了清代,一位土目接受招撫,於是
清廷便將官廳移至三灣,並在獅頭驛(今日的南江村一帶)設隘,以抵禦生番。
現在南江街上的原住⺠不多,僅有的一兩戶即為賽夏族,約為十多年前由東河、
向天湖等地遷入。另一族群則是住在鹿場山區的泰雅族。⺠國 65 年,由於多
次颱風大雨,山區有地層下陷之虞,因此政府將大部分泰雅族人遷至南江村的
東江新邨。另外,街上自有少數外省人,漁⺠陀三十四年之後遷入,大多娶當
地的客家女子為妻。
建築
早在日治時期,便有房屋建築(多為黑色屋瓦的矮平房),但是大部分仍是田地。
⺠國三十四年後,田地漸漸改為建地,居⺠築起了兩層樓的房舍。而南江街發
展成如今的風貌是在約十年前,社區發展協會著手營造社區,在騎樓地面與柱
子貼上紅磚、擺設花架;同時也有許多人家開始整修老房子,因此有了各家新
舊不一的門面。
圖 1-南江街上老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