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課程教材(電子書版連結)ALL_Neat - 複製
P. 8
淺山˙客 客家淺山產業學坊建置計畫
貳、緣起
苗栗地區的客家文化可說是基植於客家族群對於淺山地區農業開拓所需,衍生
而出農耕技術、社會關係、宗教信仰、文化禁忌等。在⻑久的客家拓墾史中,
傳統上苗栗地區客家族群對於耕山,已有一套傳統的操作方法。客家先⺠利用
這樣的耕山文化,保持著對土地與環境的合理性利用,維持著環境平衡與永續
發展,發展出各式資源永續、合理運用、敬天惜物的文化習俗、聚落營造、產
業營運、耕作模式。而今日的土地利用模式卻忽略了這樣使用文化,導致環境
破壞,也間接導致傳統客家文化的流失。
近年來,已有⻘年回鄉創業、工作、生活。這些年輕族群有著保育、永續的意
識及寬闊的視野,並試著運用環境保育、永續利用的新意識,努力重新喚起在
地客家族群珍惜鄉土資源的意識,但卻苦於缺乏在家鄉實踐的能力與知識,導
致⻘年返鄉意願薄弱,進一步的在產業發展上面臨人力資源不足、生產技術斷
層、缺乏土地或資金、產品運銷推廣…等問題出現。
有鑑於此,苗栗縣政府針對⻘年返鄉、產業再造、友善環境、慢⻝慢遊慢活等
議題進行規劃與實踐,105 年首先針對南庄地區執行「南庄慢城客家淺山產業
復甦計畫」,過程中發現地方上在發展產業時面臨缺工問題,而該計畫的執行
是希望能夠把外部資源導入南庄進行洄鄉或返鄉的服務,但執行過程中發現地
方上的工作內容與返鄉⻘年所期待是有落差的,且在地條件與環境並非有利於
⻘年回來創業或就業。因此,希望透過 106 年「客家淺山產業學坊建置計畫」
(以下簡稱本計畫),以南庄地區做為示範,將留鄉或返鄉工作的⻘年,對於南
庄在地工作機會的期望值與在地業者提供出來的工作機會之間的落差進行彌
補。
透過本計畫希冀能建構一個可以讓⻘年對於客家文化、淺山產業經營管理有興
趣之實地學習場域。運用人才招募及培訓,讓⻘年所擁有的技能與專業轉化為
可適應及符合地方生活、生產的專業技術,提高⻘年返鄉(洄鄉)或留鄉工作的
意願。本教材期待能夠以專業、實務、生動的訪談、編輯方式,確實的將本次
示範計畫的過程紀錄下來做為實際的產業教材,更呈現在地產業型態、培訓課
程內容、實務經驗、客庄特色等,讓更多農⺠、業者、⻘年能夠關注此議題,
投入友善環境與產業的發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