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国学校本
P. 21
拓展
贞观政要 论仁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
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
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
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译文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
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
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
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
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就能够维持生命。”王珪叩头
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解读
苛政猛于虎,仁政是士大夫传统的政治理想。太宗认为,用仁义治国,
国家就会气运长久。他甚至认为,广修仁义,则灾害不生。本篇紧紧围绕
李唐王朝长治久安这个中心展开,论述了唐太宗对广修仁义的一些基本观
点:“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
义积则物自归之”,甚至认为“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