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国学校本
P. 42
解读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段,闻述了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
利。为了阐述“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
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
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
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也完善了自身的德
行。“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
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
笔下的葛朗台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
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关云长忠义千秋
提到义就不能不提《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关羽,字云长,一个为人忠
厚、讲义气、重感情的人,在桃园三结义中与刘备、张飞结成生死兄弟。
曹操攻陷下邳,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同时也不违背桃园结义
的誓言,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无奈投降了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
其为偏将军,礼遇很是丰厚。不久曹操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
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
吾要当立功以报曹公乃去。”
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