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10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與談人文選


                                            因為實踐,所以地方浮現


                                                /板橋社區大學主秘              陳書吟


                    1999 年開始的社區大學運動,提出知識解放解放與公民社會理念,引動了當時社

               會運動的新形態。文化與環境工作者投入社大後,在不同地點據發展,與地方的公共議
               題有許多層次不同的探討與行動。在社大運動經過二十年後,社區大學發展條例也通

               過,"地方”與社區大學之間的關係成為重要的討論話題  (註 1)。


                    本文試圖回溯台灣社會發展脈絡中的幾個社會文化變遷轉折,來看”地方”概念的

               轉變,並探討地方知識和地方學為何在此時被提出,並且進一步追蹤其與社區大學運動
               發展的關聯。



                                                  地方知識與地方學的提出
                    1990 年代的地方文史運動為濫觴,而此時的時空背景正是 1987 年政治解嚴後不

               久。開始由地方文史工作者或個人擔任書寫者而展開的社區書寫,不講究嚴格的歷史書
               寫形式,梳耙了小地方裡的文史與生態,擺脫傳統大國族主義所架構的地方與國族想

               像。”大家來寫村史”的系列書籍出版是這個時期裡的代表作,也成為大家耳熟能詳且
               極具號召力的口號。在此時代裡,田野調查,文史導覽,社區生活文化活動等形式的活

               動總是能吸引許多人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建構出懷鄉愛土的情懷與土地認同。這個時期

               裡所建構的”地方”充滿了鄉土情感,在鄉土的慰藉下,也建構了社區的文化主體性。


                    地方文史運動後來匯入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中,訴求民眾參與的社區工作,企圖在一
               定範圍內凝聚認同,共同改善彼此的生活世界,實作上包含了空間改造、文化保存、環

               境保護、地方創生等。在這個脈絡中,社區作為地方,不僅是一個連結於生活和情感累

               積的空間範疇,也進一步劃破政府治理所需而劃定的行政範圍。人們在停駐地中透過日
               常生活與運作形塑之於一地的情感與物質內容。


                    其後,社區大學的倡議在台灣民間社會掀起教育、社會、文化甚至是政治層面的新

               力量。許多過去投入地方文史和社造的工作者投入,成為許多社區大學當中探討「地

               方」、發展地方知識的工作者,也成為現在許多人普遍認知地方知識的雛形。


                                                                                                         9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