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11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正如詮釋人類學家 Geertz 在《地方知識》的導論裡提出重點:「我們所看到的一切,
               是被『從什麼位置看』以及『用什麼東西看』這兩個因素決定的」在社區大學知識解放

               的精神下,對於套裝知識、社會現狀保持批判的立場。身為社區大學工作者,藉此問題

               意識,我們也要對地方提問:當我們進入一地時,所探詢的是「誰的在地?」。而以社區
               大學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謹慎,我們所梳耙的是「誰的知識?」,甚至要更進一步的提問:

               這一切是為了誰的在地?。


                    從知識解放的角度視之,所有的知識都為其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力量所型塑,「知

               識」並非客觀,有些知識並不被認可為知識,甚至被視為非現代的,或是非科學的。從
               社大的實踐經驗回溯,這樣的情形常常在原住民、新移民、性別、等議題和弱勢課題被

               凸顯。也因此,在社區大學場域中,社大工作者特別關注於民間知識、庶民知識、默會
               知識等面向。簡言之,在社大場域中,對於地方知識必須抱持反身性思維與態度。



                                     地方是社會過程所形塑,也是打破界線的移動軌跡
                    在社大的實踐經驗中,透過批判的視角觀察到的地方,是由各種關係交織而成的,

               尤其是性別、階級、權力與資本等作用力運作下產生,個人或社群在這種種因素影響下,
               而產生不同的生活行為、空間景貌。在這樣詮釋下,我們所看到的地方並非靜止不動,

               而是動態的。這是推動地方形成真正的動力。理解地方或說地方知識所形成的脈絡與驅

               力,是身為社大工作者在探究「地方」的重要工作,如此才能建立對於地方知識的立場
               與態度,才能確立知識實踐的途徑。


                    從板橋社大所參與的議題裡,作為社大工作者更體察到「地方」並非固著、凝結不

               動的場所。板橋社大所經營的校區涵蓋新北市的都市核心與偏鄉地區,既有政治、社會、

               經濟集中的都市核心區域(板橋校區),也有人口,產業外移的鄉村地區(瑞芳、平溪、雙
               溪、貢寮)。從這些地方的田野調查工作中所獲得對於地方的脈絡性理解中發現,我們

               必須將探討「移動」。探討人們在遷徙移動中,地方的意義如何被個人、族群所理解。
               例如:在落腳城市性格濃厚的浮洲,有的人努力將家的意義與感情賦予此處,更有許多人

               是將此地作為暫居所,其認同可能是在遠地的故鄉,或是工作地點,或是人際與社群關
               係匯聚處。而在我們所探查與關心的新移民族群裡,地方是遠方的故鄉,甚至跨越了國

               境。







                                                                                                        10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