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12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板橋社大在大漢溪上游原住民部落、新移民女性的議題工作上,突出了「地方」與
「地方知識」中的流動與差異,因為遷徙移動和背後脈絡,我們所欲探討的地方範疇跨
越了一個地點、一個社區,而是地方與地方之間的,甚至是區域性的。而這些族群也讓
我們關注到地方裡的差異,不管是課程或是行動,我們都曾試圖發展各種方法途徑,讓
被抑制的聲音得以呈現,讓多元的公共性探討進行。它們可能是性別的、權力的、不同
社會位置的。
再以我們在瑞芳地區三貂嶺的社區經營來觀察,這個小聚落因為礦業聚集人群,也
因為礦業沒落,而人口外移至都市,遷徙至大台北盆地新興的市區,例如板橋這樣的都
會地區。而平溪,雙溪,貢寮等地區,也有相似的情形,都會問題、原鄉的情感、身體移
動和情感變遷,完全在一個個人的生命史中呈現出來。感性衝突與理性知識在我們參與
過程裡互為媒介。
對於板橋社區大學來說,地方從來不只是一個資料堆疊累積的空間,我們思考社大
作為知識實踐的場域,實踐了才知道場域有多大,地方知識的範疇才能確立,才能確立
我們所進入的地方所指,還有地方知識的意義與脈絡。在反身性的立場上,我們經常自
我提問:在地方中所探索的是誰的知識?現場又是誰在發言?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關注差
異,尊重差異,避免落入打造共同認同中的壓迫與歧視,在不同性別、族群、社會階層
裡的地方就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並沒有切割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社會認識流於瑣
碎。在這裡我們要嘗試以知識實踐回應社大工作的整體性。
整體性的地方與具問題意識的田野調查
回溯社大工作的日常經驗,透過多元的行動策略發展工作團隊與民眾接觸的介面,
建構地方知識的途徑,包括了課程、學習活動、公共論壇、社區營造、行動藝術等,這
些方式都是我們觀察一地脈絡的途徑,我們也從參與課程的民眾與講師身上覺察社會,
發展與建構地方知識。在實踐過程中,發覺地方/地方知識的內涵與範疇,可以溯及之
處相當廣泛。
在社區大學場域中,強調實踐力與批判性,因此讓社大的地方實踐與知識立場是清
晰的,也發展出有別於其他場域的「地方」與「地方知識」內涵範圍與行動方法。我們
以實踐知識來對應理論知識、來分析地方知識的建構。從社大創設之初開始,就努力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