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60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一個開課的機構嗎?還是說它能夠帶著它本身的影響跟在地耕耘的使命感,真的走到社
區,成為跟社區大家一起發展的一份子。
我們前面有提到,其實社大跟社區的互動,有幾個現象。第一階段,嘗試跟周邊社區互
動,再去探尋在地文化,地方面臨著試著做一些小小的改造。在第二階段,2010 年到
2015 年,因為這時候是新北市升格,對新北市民來說是一個空白,你想要的城市願景
是甚麼?生活的樣子是甚麼?在這個契機下,我們有生態雙和願景的出現,把整個永和、
中和,甚至是整個新北的城市願景都一起思考,一起凝聚。第三階段,2015 年到現在,
因為我們社大有很多的新血在,所以在貼近社區的工作坊方面,也有很多創意的想法出
現。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我們的進程和發展的脈絡,第一次與社區親密接觸,其實是因
為永真里的一面牆,在極少的僅有的一點點空間,里長、居民想要做一點改變,聽到我
們的想法後,里長就說:「不錯呀,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這其實是我們的起點,跟社
區開始,跟社區居民一起完成馬賽克拼貼牆。第一次是透過,一個實踐,把藝術師資帶
入社區,一起完成。其實這面牆現在都還在,我們也不時經過,有一次的導覽特別針對
馬賽克拼貼牆故事介紹,這面牆其實是有一個小小的摩擦,在完成作品之後,里長很開
心,想要再作另外一面馬賽克拼貼牆,但是最後也不了了之,社區認為資源不應只是在
社大當中。其實也讓我們反省與社區的關係,我們跟社區共同去經驗,一起去改善社區,
當然不是一次性的,甚至說跟這個社區的互動,其實也不是那麼虔誠,只是一次的合作
關係而已,而是可以開展出更多綿密的關係,社區裡面本身就有人才,很願意與大家一
同做事情。
2005 年社大啟動「一二三社區種籽師資培訓計畫」,希望說:我們可以成為社區行動的
力量,所以是種子師資也是社區的居民。那時候的想法就是「人-空間-生活」,每一次
的行動方案就去想,人在這個空間要怎麼生活,我們就盤點了很多社區的資料。「芭樂
樹小公園」是驗收這套社區工作方法的好機會,過去芭樂樹小公園是塊畸零地,位在十
字路口,閒暇時,居民搬張椅子,圍坐在樹下乘涼,但因為巷內不時有車輛穿越,險象
叢生,其實並不是很好的休憩環境,我們只是把花圃改造整理一下,讓居民可以坐在裡
面休憩,為什麼叫做「芭樂樹小公園」,其實這棵樹就是芭樂樹,夏天一到,居民可以
坐在樹下乘涼邊吃芭樂。芭樂樹小公園是一個蠻成功的案例,而且芭樂樹小公園每逢過
節時刻,居民會去裝飾,產生不一樣的風景。有一位學藝術的朋友,非常喜歡芭樂樹小
公園,覺得是一件當代藝術,用現成的素材,一些環保的回收品,例如 CD 光碟片去裝
飾,這其實是一個居民很愛的空間,並且很用心地去經營,永元里民林育賢說,「我住
在永和四十多年了,記憶中這個芭樂樹也有三十年,從沒有想過原本髒亂的地方,透過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