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61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規劃設計、社區的人齊心參與,可以變得賞心悅目,帶起一連串的改變,人聚集起來,
               就代表這個社區成功。我們很需要打造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老人家願意走出家門,到這

               芭樂樹走動串門子,真正做到在地老化的理想。」他的想法,其實是後來我們對於社區
               的想法,社區要改變其實是要有一個實質空間的改變,社區的人其實是最有感的,再去

               引發出更多的思考和想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你會一直讓社區的人動起來。


               社區行動無疑是緩慢且不斷實驗修補的過程,我們前一階段所做的社區工作,去改變他
               們習以為常的慣性,在這個階段永和的點點滴滴,在永和的大街小巷裡面,都做了一些

               改變,很多社區就來找說要跟社大合作,難道社大只是一個穿梭在社區之間的規劃師
               嗎?或這是改善計畫的承包商嗎?是社大比較會做社區空間的改造,就指名社大做,跟
               居民一起做,比較好的方式,是居民一起參與計畫,讓居民一起來規劃設計,難道最好

               的就是這個樣子嗎?我們在想的就是這個事情,如何讓著個事情更進一步,我們希望一
               個城市是有願景的,如果成是裡面的人可以認同這個願景的話,我們做的這些工作,其

               實大家都可以有行動力投入在裡面,就不會讓人覺得很傘狀,然後做的很辛苦,都可以
               認同這個藍圖。


               生態雙和願景提出來之後,我們有很多的改造,包括校園圍牆的改造,把圍牆打通,成

               為穿透式圍牆,新的年輕世代加入團隊,提出藝術進入社區去改變,利用國中小廢棄的
               課桌椅,放到社區,這個圍牆現在成為永和聚集最多老人家休憩的圍牆。與大家分享我

               的感想,我不是永和人,在板橋出生,小時候常搬家  一度認為自己是台南人,因為台
               南比較符合我對社區或是人,可以連結起來的改變或想像力,但是我在社大工作這幾年

               之後,認識了我腳下踩的這片土地並去理解、探索,才慢慢建立了歸屬感,很感謝社區
               大學,很多的課程跟行動,讓我知道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情。


               前陣子,城市故事有一場導覽,我們在講社區的故事,很多的導覽志工說:「我不是要說
               城市裡面的文史,為甚麼最後搞得好像在推廣社大一樣。」我說:「沒關係,我們試著去

               理解,我們在做些甚麼改變,而且這也是現代的故事。我們講故事不一定要講以前,我
               們講現在做的事,而且這個現在可以改變未來。」反而之後他們收穫很大,發現說社區

               的故事是這麼有影響的,讓他看見人跟地方可以重新連結的那種興奮之情,而且當你知
               道說,一塊地方可以成為你的依靠後,不會想說你要搬去哪裡,這個東西就是真正的安

               心,我願意從這個心情出發,去理解在地知識,重新把社區大學的想像,整理得更清晰。







                                                                                                        60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