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易經_Neat
P. 108

7.9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白話


                        上六:天子頒賜命令,分封土地建國立家,小人不可重用。象傳說:天子
                   頒賜命令,是為了公正地照功行賞。小人不可重用,必定使國家陷于混亂。

                        解讀


                        上六代表戰爭已經結束,天子開始頒賜命令。六爻為宗廟,頒賜命令一般
                   在宗廟。功勞大的可封國,小的也可封為大夫有其家。坤為土地,開國承家即
                   是分封土地建國建家。國為諸侯封地,家為大夫封地。


                   故事



                        公元前 597 年,荀林父擔任晉國正卿,荀氏家族如日中天。此年 6 月,荀
                   林父帶領晉軍與楚莊王爭霸,荀首(智莊子、知莊子)擔任大夫。晉三軍六卿
                   悉數出征,與楚莊王會獵于黃河。晉軍中諸卿建議撤退,不宜與楚軍爭鋒,先
                   榖(彘子)因平日就與荀林父政見不合,對于退兵他嗤之以鼻,并率領所部擅

                   自渡河。


                        荀首說:“先縠的軍隊危險了!《周易》上有這樣的卦象,從《師》卦初
                   爻變卦為《臨》卦,爻辭說:‘軍隊初出必須紀律嚴明,不順從將有兇禍。’
                   遵守軍紀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眾離散而荏弱(坤為眾,兌為毀

                   折),河川壅塞成為池沼(《帛書易》坤為川,兌為澤)。有軍紀指揮三軍如
                   同指揮自己一樣,所以叫做律。不遵守紀律,軍紀枯竭無用。從充滿到窮盡,
                   壅塞而且不整潔,所以兇險。不能活動叫做‘臨’(坎變兌,師變臨,坎是活
                   動的水,兌是靜止的水),有統帥而不服從,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嗎?說的就是
                   先縠啊。果真和敵人相遇,一定失敗,彘子相當于師卦六三爻的“輿尸”,即

                   使免于戰死而回國,以后一定還有大的災禍。”


                   原文


                        知莊子曰:“此師殆哉!《周易》有之:在師之臨,曰:‘師出以律,否
                   臧,兇。’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眾散為弱,川壅為澤。有律以如己也,故

                   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兇也。不行謂之臨,有帥
                   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果遇,必敗,彘子尸之,雖免而歸,必有大
                   咎。”)(出處:《左傳》)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