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易經_Neat
P. 68
當越王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然而范蠡深知“大
名之下難久居”,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
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服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范蠡深知坤
初六“履霜堅冰至”見微知著,六三“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后來,他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鴟 chī夷子皮:用于裝酒的
皮制的口袋。蓋取坤卦六四“括囊”),不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
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被齊人欣賞,齊王任命他為相國。他喟然感嘆:
“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于一個白手起家的平民來講,已經到了極
點。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而
去。
平民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
(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坤六五“黃裳元
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
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坤道其順乎?”)以
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
財神,乃儒商之開山祖師。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
逐而不責于人”;眾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
下”。范蠡活了 88 歲遐齡而善終。(彖曰:后順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貞。范
蠡為中國儒商之祖,其思想“后順得常”“利永貞”,成為商家經典。)
2.15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蓋言謹也。
白話:天地變化,草木蕃廡。天地閉塞,賢人隱退。《易經》說:“扎緊
口袋,沒有過失也沒有稱譽。”是說言行應當謹慎。
解讀:
1. 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