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物理-《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12
高考专题复习物理
第 2 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 做真题探规寻律] 明确目标 清晰备考
[ 真题试做明考向] 上的木 板 的 两 端, 两 者 与 木 板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均 为
μ 1 =0.5 ; 木板的质量 为 m=4k g , 与 地 面 间 的 动 摩 擦
1. ( 2016 高考全国卷 Ⅲ , 16 )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
因数为 μ 2 =0.1. 某时刻 A 、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 初
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 动能变为
速度大小均为v 0 =3m / s.A 、 B 相遇时, A 与木板恰好
原来的 9 倍 .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
相对静止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
s 3s
2
A. B. 速度大小 g=10m / s . 求:
t 2t
2
2
( 1 ) 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 木板的速度;
4s 8s
C. D. ( 2 ) A 、 B 开始运动时, 两者之间的距离 .
2
t 2 t
2. ( 多 选)( 2016 高 考 全 国 卷 Ⅰ , [ 真题试做]
21 ) 甲 、 乙 两 车 在 平 直 公 路 上 同
向行 驶 , 其 vGt 图 象 如 图 所 示 .
已知两车在t=3s时 并 排 行 驶 ,
则 ( )
A. 在t=1s时, 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 时, 甲车在乙车前 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 甲、 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
离为 40m
3. ( 多选)( 2015 高考全国卷 Ⅰ , 20 ) 如图( a ), 一物块在
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 其运动的vGt 图线如图( b )
、 、 均为已知量, 则 [ 考情分析]
所示 . 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 v 1 t 1
可求出 ( )
■ 命题特点与趋势
1. 近几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比较全面, 题型以选择题为
主, 也涉及较 为 综 合 的 计 算 题 .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规
律、 运动学图 象 问 题、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的 应 用 是 命 题 的
热点 .
2. 借助“ 传送带”“ 平板车”“ 滑块—木板” 模型, 综合考查
A. 斜面的倾角
牛顿运动定律、 受力分析、 运动过程分析的计算题, 会
B. 物块的质量
成为高考中的压轴性题目 .
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以“ 机车运动”“ 追及相遇” 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也会成为
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高考命题的热点, 应引起足够重视 .
■ 解题要领
轨上, 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
1. 解答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应用的问题, 需
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 连接某
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 ; 当机车在 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 1 ) 两分析
2
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 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 P 和 Q
3 ①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 每节车 ② 物体运动规律分析, 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 .
厢质量相同, 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 ( 2 ) 两个桥梁
A.8 B.10 ① 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C.15 D.18 ② 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 .
5. ( 2017 高考全国卷 Ⅲ , 25 ) 如 2. 解决图象类问题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
图, 两 个 滑 块 A 和 B 的 质 量 ( 1 ) 要明白 xGt 、 vGt 图象的特点及区别;
分别为 m A =1k g 和 m B =5k g ,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 ( 2 ) 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 .
4. ( 多选)( 2015 高考全国卷 Ⅱ , 20 ) 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