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历史专题模式-《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8
高考专题复习历史
考点一 中央体制———从“ 家国同构” 到“ 皇权独尊”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从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来看, 试题越来越
时期 发展历程
命 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本技能
王位世袭 制 使 政 治 权 力 由 “ 传 贤” 变 成 “ 传 题 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
先秦
子”; 宗 法 制 规 定 嫡 长 子 继 承 制,“ 家 国 一 意 习潜力.本考点内容历史概念多, 复习时不要拘
( 萌芽)
体”, 周王既是天下大宗, 也是最高领袖 图 泥于教材的表述, 要在提供的新材料、 新情境中
去分析理解问题.
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设 置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分 ( 二) 能力方法灵活考
( 创立)
管行政、 监察和军事; 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3. ( 2017 全国卷 Ⅱ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
西汉 汉武帝 重 用 身 边 的 侍 从、 秘 书 等, 建 立 “ 中
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
( 发展) 朝” , 削弱相权 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
三省六部制: 中 书、 门 下 和 尚 书 三 省 长 官 均 中后期 ( )
隋唐 为宰相, 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 从而分散相权;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 完善) 尚书省下设六部, 具体执行国家事务; 保证了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皇权独尊 4. ( 2016 全国卷 Ⅰ ) 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
二府三司制: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分 掌 行 政 和 他原因, 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宋朝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军事, 三司分管财政,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
( 加强)
分割相权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其长官行使宰相职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 加强) 权;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明太祖废除丞相, 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 5. ( 2015 全国卷 Ⅰ ) 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按例
明朝
政务; 明成祖时, 设立内阁, 内阁大学士开始 封侯; 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 强化)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这被当时人视为“ 安宗庙, 重社稷” 的“ 汉家之制”.汉
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康熙
清朝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时, 设置 南 书 房; 雍 正 年 间, 设 军机处, 君 主
( 强化) B. “ 家天下” 观念根深蒂固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6. ( 2012 全国卷)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
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
( 一) 主干知识迁移考
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
1. ( 2014 全国卷 Ⅱ )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 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
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 的是 ( )
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 ( 2012 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
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 承担着“ 学以致用,
命
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 资政教化” 的社会功能, 因此, 试题命制会隐含时
题
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 ) 政热点, 达到呼应社会热点的隐性考查.第 5 题
意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图 以汉代外戚干政切入, 暗含当前的反腐倡廉、 整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顿吏治的社会热点.
— 4 —